《东极岛》17分钟片段戛纳首映,国际海报发布!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渔船变成诺亚方舟:东极岛渔民在炮火中改写国际救援史
巨轮在燃烧中缓缓下沉,海面上漂浮着挣扎的战俘,远处几艘破旧渔船正劈开浪涛驶来——这张国际版海报在戛纳电影宫外墙投下巨大阴影时,法国《电影手册》的记者正用手机拍下这个画面。第78届戛纳电影节的交易市场上,《东极岛》17分钟的正片片段让买片商看到了不同于传统战争片的叙事角度:没有坦克集群的钢铁洪流,只有渔船木质船舱里渗出的咸腥海水;没有将军们的作战地图,只有渔民手掌上被渔网勒出的血痕。
管虎和费振翔这对导演组合把镜头对准了1942年的舟山群岛。日军占领下的东极岛渔民,某天清晨发现海面上漂来奇怪的”鱼群”——那是跳海逃生的英国战俘,他们从沉没的”里斯本丸”号运输船上跳下,军服被海水泡得发白。朱一龙饰演的渔老大蹲在礁石上,看着这个浑身发抖的蓝眼睛男人,突然扯下自己的蓑衣裹住对方。这个动作比任何宣言都响亮,五艘小渔船就此变成诺亚方舟。
剧组在舟山实景搭建的沉船场景里,吴磊饰演的愣头青渔民差点被倒灌的海水卷走。这场戏拍了二十七条,因为他总控制不好在倾斜甲板上奔跑的姿势。”要像踩在浪头上的感觉!”管虎冲着对讲机吼。最后呈现在银幕上的效果确实惊人:渔船在十级风浪中像树叶般颠簸,倪妮饰演的渔家女用缆绳把自己绑在桅杆上撒网,捞起的不是鱼虾而是金发碧眼的幸存者。有场戏是她给冻僵的战俘喂姜汤,英国群演突然即兴加了句台词:”这比我们舰上的朗姆酒还带劲。”
张冀和董润年编写的剧本里藏着残酷的诗意。日军巡逻艇的探照灯扫过海面时,渔民们把战俘绑在船底——就像他们平时运输活海鲜的做法。有个特写镜头令人窒息:朱一龙含着芦苇杆潜在水下,单手托着昏迷战俘的后脑勺,头顶上方是日军汽艇螺旋桨搅动的阴影。这种”土法救援”的智慧,比任何特效大场面都更有冲击力。
戛纳放映的片段里有场”海上接力赛”:渔民们用祖传的”打水漂”方式传递情报,瓦片在月夜的海面上跳出二十多个水花,最后准确落在接应的游击队船上。这个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细节,让海外片商想起了《辛德勒名单》里那枚救命的金戒指。不同的是,《东极岛》的救赎工具是再普通不过的渔网、橹桨和装淡水的葫芦。
在2025年暑期档来临前,观众可能要先温习下这段冷门历史:东极岛渔民当年救起的384名战俘里,有个叫詹姆斯·温莱特的战地记者,他后来在《泰晤士报》上写道:”这些中国渔民的船舱里装着人类最后的良心。”如今这份良心被装进了电影胶片,正从戛纳的海滩启航,驶向全球银幕。当朱一龙在预告片里说出”潮水退了才知道谁在裸泳,战争来了才知道谁是爷们”这句台词时,你突然明白:有些英雄故事,注定要由拍过《老炮儿》的导演来讲述才够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