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饺皇后》迅雷资源下载【HD720P/3.6G-MKV】国语中字完整版百度云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那个在码头卖水饺的女人,凭什么让整个电影院哭成一片?
说实话,我原本对《水饺皇后》没抱太大期待。五一档电影那么多,谁会特意去看一部讲包水饺的传记片?可当我坐在电影院里,看着银幕上那个推着小车在湾仔码头叫卖水饺的单亲妈妈时,手里的纸巾不知不觉就用掉了半包。
电影开场就是1977年的香港,臧健和带着两个女儿从泰国逃难过来,丈夫背叛,身无分文。这个山东女人站在陌生的香港街头,连粤语都说不利索。刘伟强导演用几个特别狠的镜头就把人拽进了故事——臧健和在潮湿的出租屋里数着最后几个硬币,大女儿发烧没钱买药,她咬咬牙把结婚戒指当了。这个镜头特别戳心,当铺老板用放大镜看戒指时,银幕上只能听见臧健和越来越重的呼吸声。
最绝的是卖水饺的戏。臧健和第一次出摊,手忙脚乱打翻了酱料罐,红色的辣椒油在码头的水泥地上洇开,就像她当时狼狈的人生。有个细节我记得特别清楚:她蹲在地上擦油渍时,镜头扫过她磨破的布鞋底,脚后跟结着厚厚的茧。后来她发现香港人吃不惯北方水饺的厚皮,就天天蹲在垃圾桶旁边研究别人扔掉的剩饺子,改良出皮薄馅大的广式水饺。电影里有个特写,她用手指丈量饺子皮的厚度,指甲缝里全是面粉。
刘伟强不愧是拍《无间道》的导演,他把香港拍得太有味道了。镜头下的湾仔码头不是明信片上的维多利亚港,而是飘着鱼腥味的市井江湖。清晨五点的码头,渔船的马达声混着茶餐厅拉闸门的声响,穿睡衣的主妇趿拉着塑料拖鞋来买早餐。臧健和的小推车就挤在烧腊摊和鱼丸车中间,蒸汽模糊了她的脸。这些场景比任何历史书都真实,你能闻到1970年代香港的烟火气。
电影里臧健和遇到日本商人那场戏特别精彩。对方要收购她的水饺配方,开价让人眼红。她站在日料店的榻榻米上,镜头从她沾着面粉的裤脚摇到精致的刺身拼盘。当她说”我要自己的牌子”时,银幕下的观众都在鼓掌。这个没读过多少书的女人,硬是靠着一股倔劲把”湾仔码头”做成了跨国企业。有场戏是她第一次走进现代化工厂,看着流水线上包出的饺子和自己手法一模一样,突然蹲在地上哭起来——这个镜头看得人鼻子发酸。
配角们也个个出彩。总来买水饺的码头工人老陈,总爱说”我们香港人最识食”;总想占便宜的水果摊阿婆,最后却偷偷帮臧健和交房租;还有总来收保护费的古惑仔,后来成了她最忠实的顾客。这些市井小人物就像香港版的《清明上河图》,每个人都在时代浪潮里扑腾。当电影里出现1997年香港回归的电视画面时,臧健和正忙着给新工厂选址,这个巧合简直像命运的隐喻。
说实话,这些年我们看腻了假大空的创业故事。《水饺皇后》好就好在它不煽情,臧健和的成功不是靠主角光环,而是一个个实在的选择堆出来的。她试过在饺子馅里加虾仁被客人骂,试过冷冻技术失败赔光积蓄,最惨的时候被食环署抄摊,一笼笼饺子倒在马路上。电影最震撼的是她蹲在雨里捡饺子的长镜头,雨水混着面粉在她脸上糊成一片,可下一秒她就抹把脸说:”明日照常出摊。”
散场时听见有观众说:”原来我们吃的每颗湾仔码头水饺,都是一个妈妈的故事。”这话说得真对。这部电影最打动人的,不是商业传奇的光环,而是一个普通女人如何在跌跌撞撞中,把对生活的热爱包进了一张张饺子皮里。当片尾出现真实的臧健和女士照片时,整个影厅都安静了——那个在旧照片里微笑的老太太,眼神和电影开头推着小车的年轻妈妈一模一样,都是亮得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