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杀姬》终极预告:安娜德阿玛斯“复仇之火”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芭蕾舞者拿起枪:《疾速追杀》宇宙来了位致命女神
想象一下这样的画面:聚光灯下,身着芭蕾舞裙的少女在舞台上轻盈旋转,下一秒镜头切到昏暗小巷,同一双手正利落地给手枪上膛。这就是《疾速追杀:芭蕾杀姬》带给我们的全新暴力美学——当优雅的芭蕾遇上致命的枪械,安娜·德·阿玛斯饰演的伊芙将成为这个夏天最让人肾上腺素飙升的银幕形象。
影片开场就用一组对比强烈的镜头定下基调:莫斯科大剧院里,16岁的伊芙正在表演《天鹅湖》的32圈挥鞭转,镜头突然切换到五年后,她在纽约地下赌场用同样的旋转动作拧断敌人的脖子。这种将舞蹈韵律融入杀人技法的设计,让每场打斗都像编排好的死亡芭蕾。预告片里那个长达2分17秒的夜店长镜头尤其惊艳——伊芙踩着高跟鞋从舞池杀到VIP包厢,钢管舞动作变成绞杀武器,最后用发簪刺穿敌人眼球时,背景音乐恰好是柴可夫斯基《胡桃夹子》的变奏版。
基努·里维斯饰演的约翰·威克这次退居二线,但两人的师徒戏份充满火花。在预告里那个暴雨中的训练场景,威克冷冰冰地说”复仇不是舞蹈需要优雅”,而满身泥泞的伊芙反呛”但都需要精准的节奏”。最让老粉激动的莫过于看到威克标志性的”铅笔杀人术”有了女性版本——伊芙在图书馆大战时,居然用芭蕾舞鞋的缎带勒死了比她壮硕两倍的对手。
制作团队显然在动作设计上下了血本。武术指导乔纳森·尤塞比安透露,他们开发了名为”杀戮芭蕾”的新体系:比如将arabesque(阿拉贝斯克舞姿)转化为躲避子弹的战术动作,把entrechat(击腿跳)变成连环踢击。安娜·德·阿玛斯为此提前半年开始训练,每天要完成4小时芭蕾课和3小时格斗训练。有场在圣彼得堡冬宫拍摄的戏,她穿着15公斤重的钢制舞鞋,在镜厅完成了一段结合枪战与芭蕾的独舞,NG了27次才过关。
影片对反派俄罗斯罗姆帮的塑造也颇具心思。这个以吉普赛文化为原型的犯罪组织,把基地伪装成马戏团,成员杀人时会哼唱民谣。大反派”班迪特”由丹麦演员克里斯托弗·约纳松饰演,这个左手装着钩子的怪人,办公室永远循环播放着《天鹅湖》黑胶唱片。有场戏是他用留声机针头当凶器,配合着音乐节奏折磨俘虏,变态程度堪比《沉默的羔羊》里的汉尼拔。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对纽约地下世界的展现比正传更细腻。大陆酒店这次只是背景板,主要场景转移到布朗克斯区的废弃地铁站、哈莱姆区的黑人爵士酒吧这些更具草根气息的场所。制作组甚至搭建了1:1的俄罗斯监狱模型,伊芙在那里有段令人屏息的裸绞戏——用芭蕾舞者特有的腿部力量夹碎敌人喉结。
作为系列首部女性主导的作品,《芭蕾杀姬》聪明地没有重复”女版约翰·威克”的套路。伊芙的复仇带着更复杂的情绪,当她发现父亲之死牵扯到大陆酒店高层时,那种信仰崩塌的表演比动作戏更有冲击力。安娜·德·阿玛斯在采访中提到,有场戏是她边跳《吉赛尔》边流泪,镜头拉近才发现睫毛膏混着血水——这种暴烈与脆弱并存的特质,或许正是新世代动作英雄需要的温度。
当片尾伊芙浑身是血地站在烈焰前,说出”当你想到我,就该想到烈火”时,影院里绝对会响起掌声。这团火不仅会烧尽仇敌,很可能也会点燃整个暑期档。现在唯一的问题是:内地观众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亲眼见证这场致命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