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重拍泰影《姥姥的外孙》再引泪潮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泰国”啃姥青年”遇上美国家庭:这部奥斯卡提名喜剧要被好莱坞翻拍了
最近电影圈有个挺有意思的消息——好莱坞老牌制片厂Miramax买下了泰国电影《姥姥的外孙》的翻拍权。这片子可不简单,去年在亚洲火得一塌糊涂,国际票房愣是冲到了5500万美元,还成了泰国第一部入围奥斯卡最佳国际影片的电影。现在美国人要把它改编成英语版,想想就挺带劲的。
这片子讲的是个特别”现实”的故事。主角阿安是个泰国华人家庭里的无业青年,整天游手好闲的。有天他突然发现,堂妹因为照顾病重的爷爷居然继承了房产,这下可给他”开了窍”。阿安立马打起了自家姥姥的主意——老太太得了绝症,要是能把她伺候好了,遗产不就能到手了吗?可事情哪有这么简单,他那几个舅舅也不是吃素的,再加上姥姥那张能把人说哭的毒嘴,阿安的”啃姥致富计划”简直比西天取经还难。
原版电影里那些场景我现在想起来都想笑。有场戏是阿安给姥姥喂饭,老太太嫌弃他笨手笨脚,直接把饭喷他脸上;还有次他为了表现孝心,硬要推姥姥的轮椅去晒太阳,结果把老太太摔进了花坛。最绝的是几个舅舅各显神通讨好老太太的场面,有人装病博同情,有人天天念经装虔诚,把”孝子贤孙”的戏码演得跟宫斗剧似的。
Miramax的CEO乔纳森·格里克曼说起这片子时眼睛都放光:”原版那种又好笑又戳心的调调太绝了,我们得想办法让美国观众也感受到这种魔力。”确实,这片子最厉害的地方就是把家长里短那点事拍得既真实又荒诞。你明知道这群人都在打小算盘,可看着他们出洋相就是忍不住想笑,笑完又觉得心里酸酸的。
负责翻拍的制片人范里迪·蓬西提萨克说得挺在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每家经书的写法都不一样。”这话我特别同意。你想啊,泰国华人家庭里那些传统观念、遗产纠纷,放到美国可能就完全变味了。美国人家里要是冒出个想靠照顾老人继承房产的年轻人,估计亲戚们直接就法庭见了,哪还轮得到上演这些搞笑戏码。
我特别好奇改编版会怎么处理这些文化差异。比如原版里阿安不敢顶撞姥姥,因为泰国人特别讲究长辈晚辈的规矩。这要换成美国姥姥,可能刚说两句重话,孙子就摔门而去了。还有那些亲戚间的勾心斗角,在个人主义盛行的西方社会估计都等不到姥姥咽气,家产早就分得明明白白了。
说到翻拍,好莱坞这些年没少折腾亚洲电影。远的像《无间道》改成《无间道风云》还算成功,近的什么《午夜凶铃》《咒怨》就有点水土不服。这次《姥姥的外孙》好在有个优势——它讲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家庭关系。不管在曼谷还是洛杉矶,谁家还没几个让人头疼的亲戚呢?
我猜改编版可能会把故事背景放在某个美国华人社区,这样既能保留些原汁原味的东方家庭观念,又能加入美国特有的文化冲突。比如让姥姥是个第一代移民,孙子是个完全西化的ABC,光是”要不要把老人送养老院”这个问题就够吵上半小时的。再比如可以安排个情节,美国孙子为了讨好姥姥学着包饺子,结果把厨房搞得像灾难现场——这种跨代际的文化碰撞肯定特别有戏。
原版导演用黑色幽默的手法,把”孝心变现”这个有点阴暗的题材拍得妙趣横生。记得有场戏特别绝:阿安在姥姥面前装乖孙子,转头就偷偷查她的银行余额,结果被突然醒来的姥姥抓个正着。老太太也不揭穿,就阴森森地说:”要不要把存折给你拿着啊?”吓得阿安差点尿裤子。这种又尴尬又好笑的场面,真不知道美国编剧会怎么重新演绎。
现在想想,这片子能火确实有道理。它把每个人都可能动过的那点小心思放大到银幕上——谁没幻想过天上掉馅饼呢?只不过阿安把这种幻想付诸行动了,还行动得特别笨拙。这种”不完美主角”的设定,反而让观众特别有代入感。我敢打赌,等美国版上映时,肯定有不少人边看边想:”要是我家老人也这么有钱…”
据说原版在泰国上映时,很多观众看完都偷偷抹眼泪。不是被感动的,是笑出眼泪的。有场戏是阿安为了表现孝心,硬要背姥姥上楼,结果两人一起从楼梯上滚下来。老太太躺在地上还不忘骂人:”你个败家子想害死我啊!”这种又惨又搞笑的场面,简直是把生活中的窘迫放大了一百倍。
翻拍消息出来后,网上讨论特别热闹。有人说”好莱坞肯定要毁经典”,也有人觉得”这种家庭喜剧最适合改编”。要我说啊,关键得看制作团队能不能抓住原版的精髓——那种在利益算计背后,若隐若现的真情实感。就像原版结局,当阿安终于对姥姥产生真感情时,才发现老太太早就看穿了他的把戏,只是一直在配合他演戏。这种反转既意外又温暖,才是电影最打动人的地方。
现在就看美国版会找谁来演这个”啃姥青年”了。要我说,得找个能演出又怂又精明的演员,比如《宿醉》里那个小胖子扎克·加利费安纳基斯就挺合适。至于毒舌姥姥的角色,梅丽尔·斯特里普要是肯自毁形象来演,绝对能拿奥斯卡女配——想想她边翻白眼边骂人的样子,我已经开始期待了。
说实话,这种家庭喜剧翻拍好了真的能成爆款。你想啊,现在全世界都在老龄化,多少家庭正面临着类似的照护问题。电影把这么沉重的议题用喜剧方式呈现,既让人开怀大笑,又悄悄戳中了时代痛点。原版在亚洲能火成这样,不就是因为大家都能在电影里看到自己家的影子吗?
等美国版上映,我肯定要第一时间去看。不光是为了比较两国改编的差异,更是想看看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人性中那些算计与温情会以怎样的方式呈现。毕竟,在金钱与亲情的拉扯面前,泰国姥姥和美国姥姥的耳光,打在人脸上应该是一样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