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故事》痛别“牛大姐”童正维,88岁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童正维:从”牛大姐”到银幕常青树,88载光影人生谢幕
4月14日晚,那个在《编辑部的故事》里让我们又爱又烦的”牛大姐”永远离开了我们。童正维,这位陪伴了几代观众成长的老戏骨,因心脏衰竭在北京去世,享年88岁。家人说,她走得很安详,就像她演过的那些角色一样,朴实无华却又让人难忘。
记得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童正维,是在90年代初的《编辑部的故事》里。她饰演的牛大姐,整天板着脸,爱管闲事,动不动就说”这不符合规定”,活脱脱一个机关单位里的”老古板”。可奇怪的是,你讨厌不起来她,反而觉得特别亲切。她会在李冬宝和戈玲闹别扭时偷偷叹气,会在看到年轻人进步时露出欣慰的笑容。童正维把那种”刀子嘴豆腐心”的中年妇女形象演活了,让你觉得每个单位都有这么一个”牛大姐”。
其实在成为”牛大姐”之前,童正维已经在影视圈摸爬滚打多年。1960年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她先是在话剧舞台上磨练演技。直到1980年代,她才逐渐转向影视表演。记得她在《摩登家庭》里演的那个为儿女操碎心的老母亲吗?一边嫌弃儿子娶了个外国媳妇,一边又偷偷学着用刀叉;一边说女儿不务正业,一边把她的设计作品都收藏得好好的。这些细腻的表演,让观众看到了中国式母亲的可爱与无奈。
2000年后,已经年过六旬的童正维依然活跃在荧屏上。《大宋提刑官》里的老夫人,威严中带着慈悲;《花儿怒放》里的退休教师,固执里藏着对学生的深情。特别是2013年《新编辑部的故事》中,她时隔二十多年再次出演牛大姐,虽然头发花白了,但那股子认真劲儿一点没变。看到老年的牛大姐戴着老花镜审稿子,批评现在的年轻人”没规矩”,很多观众都会心一笑——时间在变,可有些人和事似乎永远不变。
童正维的表演有个特点:她很少演主角,但每个配角都能让人记住。她不像某些演员那样刻意抢戏,而是像一杯温开水,不张扬却不可或缺。看她的戏,你会觉得那就是生活中真实存在的人,而不是演出来的角色。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演技,在今天这个追求流量的演艺圈显得尤为珍贵。
记得有次采访中,童正维说过:”演员就是要做一面镜子,照出生活的本来面目。”她确实是这么做的。无论是《编辑部的故事》里那个爱较真的牛大姐,还是《摩登家庭》里那个口是心非的老太太,她塑造的每一个角色都像是从我们身边走出来的人。没有夸张的表情,没有刻意的表演,就是那么自然而然地存在着。
如今,这面”生活的镜子”永远合上了。但好在,那些鲜活的角色会一直留在光影里,留在观众的回忆中。下次重温《编辑部的故事》时,看到牛大姐又在那儿唠叨”这不符合规定”,我们或许会会心一笑,然后轻轻说一句:”童老师,您演得真好。”
从话剧舞台到电视荧屏,从青春年华到白发苍苍,童正维用88年的人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演员。她不是明星,而是艺术家;她不留恋聚光灯,却永远活在角色中。这样的演员,这样的艺术生命,值得我们永远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