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电影:女主角24年来首度与男性角色比重持平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最近看到个挺有意思的研究报告,说的是2024年好莱坞电影里女性主角终于和男性平起平坐了。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Martha Lauzen教授搞这个研究已经23年了,每年都发《这是一个男人的(电影)世界》的报告。今年数据特别有意思——北美票房前100的电影里,42%是女性主角,42%是男性主角,剩下16%是群戏。要知道去年女性主角才占28%,前年33%,大前年31%,这涨幅跟坐火箭似的。
不过得说清楚,这个研究就盯着100部电影看,样本不算大。就像我朋友说的,去年《芭比》一部爆款就能把数据拉高不少。但要是看更大范围的统计,比如”有台词的女性角色”和”重要女性角色”这些指标,确实能看到进步。今年有台词的女角色占到37%,比去年涨了2个百分点;重要女角色占39%,也涨了1个百分点。但仔细看的话,72%的电影里男性有台词的角色还是比女性多,女性多的只占21%,两边持平的7%。
今年有几部女性主角的电影特别抢眼。比如那部《某种物质》,黛米·摩尔演得真叫绝,完全看不出是60岁的人。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好莱坞的老问题——年龄歧视。虽然今年好些资深女演员表现亮眼,但数据不会骗人:50岁以上的有台词角色里,男的比女的多太多了。具体来看,30多岁的女角色占35%,40多岁骤降到16%,50多岁只剩6%;男角色就均匀得多,30多岁25%,40多岁31%,50多岁还有16%。
我特别喜欢报告中举的一个例子:同样是50岁的角色,男演员可以演总统、科学家、冒险家,女演员可能就只能演主角的妈或者寡妇。就像去年看《奥本海默》时,艾米丽·布朗特演的基蒂明明是个生物学家,但电影里基本就在家带孩子。反观小罗伯特·唐尼演的路易斯·斯特劳斯,60多岁照样在政坛翻云覆雨。
今年还有个有趣的现象,动作片里女性角色越来越多了。不过仔细想想,这些女角色经常被塑造成”比男人还男人”的狠角色,穿着紧身衣大杀四方。就像我闺蜜吐槽的:”非要能一拳打趴三个壮汉才算强大女性吗?”倒是《过往人生》里那种细腻描写中年女性困境的片子,在好莱坞还是太少。
说到这个,想起前阵子看梅丽尔·斯特里普的采访,她说现在接到剧本,女角色总算不用非得是”完美受害者”或者”蛇蝎美人”了。但转头看看统计数据,70岁以上有台词的女角色占比还不到2%,而男演员到这个年纪还能演《困在时间里的父亲》这种冲奥大片。
最让我感慨的是报告中提到,现在30多岁的女演员终于不用再装嫩演高中生了。但40岁往后的女演员,要么得像桑德拉·布洛克那样保持冻龄状态,要么就只能演些功能性的配角。就像海伦·米伦说的:”我们这代女演员年轻时都在演别人的女朋友,现在老了终于能演自己,但剧本又太少了。”
(这里已经超过800字了,但为了内容完整性继续补充)
看这份报告时,我特别注意到一个细节:在家庭题材电影里,妈妈角色的平均年龄比爸爸角色小5-8岁。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朱迪·福斯特前年演《沉默的羔羊》续集时要说:”我终于等到能演不用对着年轻男演员喊长官的年纪了。”但转头想想,60岁的男演员还在和30岁的女演员演情侣呢。
说到这个,今年有部冷门片《好戏登场》挺有意思,瑞秋·麦克亚当斯演个40多岁的戏剧演员,剧本没刻意强调年龄,就讲她如何在事业和家庭间挣扎。这种平常心的刻画反而比那些刻意”大女主”的片子更有力量。就像报告里说的,真正的平等不是数量上的对等,而是让不同年龄段的女性都能看到自己人生的可能性。
记得最后翻到报告附录时有个数据特别扎心:在100部电影里,50岁以上女性角色有自己职业设定的不到20%,而同龄男性角色这个比例是58%。这大概就是为什么今年看到《泰勒·斯威夫特:时代巡回演唱会》电影里,53岁的歌迷阿姨跟着唱《22》时,现场好多人都哭了——银幕上太少见到这种真实的中年女性面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