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喜剧电影成功还有多远?《大场面》票房仅破千万,令人担忧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在刚刚过去的中秋档,影片《大场面》的喜人主演们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表现。尽管票房勉强突破千万,但口碑却不尽人意。这部作品原本被寄予厚望,被看做是喜人们的毕业礼和高光时刻,可结果却并非如此。在首映礼上,主演王天放和滕曾充满期待地对未来表达了信心和期许,希望透过小成本电影展现喜剧的魅力,但现实却表明,《大场面》并未取得预期的成功。
这部电影在上映前被认为是一次重要的“团建”活动,是喜人们展现自我的重要机会。然而,由于片中展现的剧情和表现并未赢得观众的青睐,导致票房成绩不佳。勇闯电影市场所需的试错成本远比演出喜剧舞台要高得多,《大场面》的表现证明了这一点。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观众一直是《大场面》的主要受众群体。尽管有部分粉丝对新演员的表现给予了肯定,但更多的观众认为,《大场面》并未达到他们的预期,也远不及在喜剧舞台上的出色表现。新一代喜剧人正是伴随着短视频时代的兴起进入到公众视野中的,这种审美取向的受众已经习惯了简单直接的笑点和短时段内满足自身娱乐需求的内容模式。而当他们进入到电影创作的大篇幅叙事中时,快速输出段子的能力并不再是绝对优势。
对于这批新生代喜剧人来说,通过内容的年轻化和网络感时效性来与前辈们形成差异化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大场面》选择放弃了现有的“标签”,采用了尚未经市场检验的剧本和不成熟的严肃喜剧风格,结果未能获得成功。观众们表示,虽然电影中有笑点,但整体呈现让人感到尴尬和违和。
这次电影的失利或许可以表明,喜人们在主要受众眼中变得不再有趣。虽然中秋档的新片众多,竞争激烈,但相较之下,《一雪前耻》则以近5000万票房成为了档期亚军。喜剧仍然是电影市场的刚需,而品牌和口碑对票房的影响尤为显著。在寻找喜剧新方向之前,新生代喜剧人需要更多地了解观众的喜好,并在碎片化的创作逻辑下开拓新的创作方式。
期待未来,喜人们能够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大场面”,获得观众的认可和喜爱,成为一个成熟的喜剧电影品牌。通过不断地尝试和探索,相信他们将能够迎来属于自己的成功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