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影评:刘劲追忆抗战光影史诗

今日影评:刘劲追忆抗战光影史诗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的夜晚,卢沟桥畔的枪声划破了宁静的夜空。日军以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这一无理要求遭到中国守军的严词拒绝。随后,日军炮轰宛平城,向中国守军发起进攻。驻守在此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官兵,在佟麟阁将军“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的号召下,奋起抵抗。佟将军在战斗中身先士卒,最终壮烈殉国,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誓言。卢沟桥事变不是一场孤立的冲突,而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这座有着八百年历史的石桥,见证了中华民族在最危难的时刻爆发出的不屈意志,成为抗战精神的重要象征。“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这首《卢沟桥歌》在当时广为传唱,至今仍在提醒后人铭记那段历史。
时间推进到一九三八年春天,在山东南部的台儿庄,一场更为惨烈的战役正在进行。这场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的一次重要胜利,也是徐州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日军板垣师团和矶谷师团企图在台儿庄会师,进而攻占战略要地徐州。中国军队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指挥下,决心在台儿庄一带阻击日军。战役的核心阵地台儿庄城内,池峰城师长率领的第三十一师与日军展开了殊死搏斗。城墙多次易手,阵地白天被日军占领,晚上又被中国军队夺回。中国军队装备极其落后,面对日军的坦克和重炮,士兵们只能用血肉之躯与之对抗。有的战士身绑手榴弹,钻到日军坦克底下与之同归于尽;有的部队整连整营地牺牲在阵地上。经过近一个月的激战,中国军队最终取得了台儿庄大捷,歼灭日军一万余人。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士气,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场战役的惨烈与壮烈,在后来的电影《血战台儿庄》中得到了真实再现,让后人得以窥见当年中国军民的英勇与坚韧。
今日影评:刘劲追忆抗战光影史诗-1
随着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九四零年八月,为了粉碎日军在华北推行的“囚笼政策”,打破其以铁路、公路和碉堡构成的封锁网络,八路军在彭德怀、左权等将领的指挥下,发动了以破袭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大规模进攻战役。这就是后来被称为“百团大战”的著名战役。之所以称为“百团大战”,是因为最初计划出动二十二个团参战,但实际参战兵力达到一百零五个团,约二十余万人。战役分为三个阶段,先后进行了大小战斗一千八百余次。八路军战士破坏铁路、公路,拔除日军据点,摧毁煤矿、电厂等战略设施,给日军以沉重打击。这场战役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战略智慧和战斗精神。普通战士在装备简陋的条件下,以惊人的勇气和牺牲精神,完成了许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的信心,同时也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电影《百团大战》艺术地再现了这段历史,展现了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纵观抗日战争的全过程,从卢沟桥事变到台儿庄战役,再到百团大战,中华民族展现出了令人震撼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可以概括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民族气节,是在民族危亡关头迸发出来的血性与尊严。无论是高级将领还是普通士兵,无论是正面战场还是敌后战场,无数中华儿女用生命践行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佟麟阁将军战死沙场,左权参谋长在反“扫荡”战斗中壮烈牺牲,还有那些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普通战士,他们共同构筑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长城。
今日影评:刘劲追忆抗战光影史诗-2
通过这些抗战题材的影视作品,如《七七事变》、《血战台儿庄》、《百团大战》等,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得以生动再现,英雄们的精神得以永久传承。这些作品不仅还原了历史真相,更重要的是传递了抗战精神的真谛。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更好地珍视和平,传承那种在民族危难面前不屈不挠的气节。抗战精神历经岁月洗礼,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国家建设与发展的各个时期,这种精神始终是激励人们克服困难、坚定前行的重要力量源泉。面对任何挑战与威胁,中国人民都能从这段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守民族尊严,维护国家利益。历史的教训警示世人,和平来之不易,需要共同珍惜和维护;而抗战精神则告诉世人,一个团结一致、不畏强权的民族,是任何敌人都无法征服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小槽电影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oodiancao.com/4273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