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凯深情谈五年平遥之旅:年年新体验,初心依旧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九月的平遥已能感受到初秋的凉意,但这座古城却因一场文化盛事而焕发出别样的生机。九月二十四日傍晚,第九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在平遥露天剧场正式拉开帷幕,星光与灯光交相辉映,照亮了这座有着两千八百年历史的古城。在众多电影人与影迷的期待中,一位年轻的身影走上舞台,他便是本届“罗伯托·罗西里尼荣誉”评审之一的王俊凯。
站在露天剧场的舞台上,王俊凯回顾了自己与平遥电影展的特殊缘分。这已经是他第五次踏上这片土地,每一次的到来都带着不同的身份与使命。从最初作为青年评委参与电影讨论,到担任特约策展人参与影片策划,再到今年以荣誉评审的身份参与其中,五年的时间里,他在这片电影的热土上完成了从参与者到评判者的转变,这种身份的演变不仅记录着他在电影道路上的成长轨迹,也见证了中国电影新生力量的崛起。
“每一年都带来了全新而充满挑战的体验。”王俊凯在发言中这样描述自己与平遥电影展的关系。这句话背后,是他对电影艺术的深刻理解与敬畏之心。在平遥这座历史与现代交织的城市里,电影作为第七艺术与古老文明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王俊凯特别提到,这种多元文化的碰撞总能给他带来新的启发,让他在电影创作与鉴赏的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拓展视野。
作为“罗伯托·罗西里尼荣誉”的评审,王俊凯肩负着评选优秀电影作品的重任。这一荣誉以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大师罗伯托·罗西里尼命名,旨在鼓励那些在电影语言和美学上有创新精神,同时关注社会现实的优秀作品。王俊凯承诺,在本届影展期间将尽职履责,与电影前辈们一同聚焦电影艺术本身,以专业的态度和敏锐的眼光,发掘那些具有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优秀作品。
在发言中,王俊凯特别表达了对贾樟柯导演的感谢。作为平遥国际电影展的创始人,贾樟柯多年来致力于将平遥打造成一个连接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的桥梁,为年轻电影人提供展示才华的舞台。王俊凯感谢贾导的再次邀请,这已不是简单的礼节性致谢,而是对一位电影前辈提携后辈的真诚感恩,也是对中国电影传承与发展的深切体认。
平遥国际电影展自创办以来,一直以“卧虎藏龙”为理念,聚焦于推广新人新作,为华语电影与国际电影搭建对话平台。经过九年的发展,它已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展之一。在这里,资深电影人与年轻创作者平等交流,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和谐共存,东方美学与西方叙事相互碰撞。王俊凯作为年轻一代电影人的代表,他的参与和成长,正是平遥电影展这一理念的最佳诠释。
面对未来七天的密集观影、论坛和交流活动,王俊凯表示期待与电影人进行更多深入的交流与探索。这种期待不仅源于对电影艺术本身的热爱,也包含着对电影产业未来的思考。在流媒体崛起、观影习惯变革的今天,电影艺术的本质是什么?电影人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变化?这些问题或许能在平遥找到一些答案。
夜幕下的平遥古城,电影的魅力正在各个角落绽放。从露天剧场到电影宫,从学术论坛到产业对话,电影人与观众共同构筑着一个短暂而绚丽的电影乌托邦。王俊凯作为这个乌托邦的常客,他的身份演变与平遥电影展的发展形成了有趣的呼应。当年轻的电影人与古老的平遥一次次相遇,当时尚的星光与沧桑的城墙年复一年对话,中国电影的未来也在这不断的碰撞与交流中悄然孕育。
在平遥,电影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思考方式,一种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王俊凯五年的平遥之旅,正是这座桥梁上一个生动的注脚。随着第九届平遥国际电影展的进行,更多关于电影的故事将在这里上演,更多电影的可能性将在这里被发现,而这一切,都将在平遥这座古老的城市里,留下属于这个时代的电影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