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传承之作:44亿票房团队打造经典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在中国动画产业的版图上,追光动画以其持续的技术探索与文化深耕逐渐占据重要位置。其最新作品《聊斋:兰若寺》作为公司第十部动画长片,也是“新文化”系列的第二部作品,历时四年完成,成为追光迄今制作周期最长的项目。该片在叙事结构上采取了别具匠心的“1+5”模式,以一个主线故事——蒲松龄夜探兰若寺的《井下故事》——串联起五个改编自《聊斋志异》的独立篇章。这些故事的选择兼顾知名度与创新空间,包括《莲花公主》《鲁公女》《崂山道士》《聂小倩》和《画皮》,既保留经典韵味,又赋予现代视角。
影片以“情”为核心主题,每个篇章分别探讨一种情感面向。《崂山道士》以轻松诙谐的寓言风格揭示“贪心”之惑;《莲花公主》则围绕“真心”展开叙事,保留原著的奇幻色彩;《聂小倩》将故事背景设定于民国乱世,重构一段超越生死的“乱世情”;《画皮》彻底颠覆传统叙述视角,转而从妻子陈氏的立场审视婚姻关系与信任危机,探讨现代意义上的“夫妻情”;而《鲁公女》作为全片情感高潮,着力刻画“生死情”,以极致浪漫的笔触展现跨越时空的情感联结。值得注意的是,每个故事都刻意融入了“一井、一树、一寺”的视觉元素,作为连接不同时空的意象符号,也增强了整体结构的统一性。
在艺术表现上,电影尝试了多样化的风格以适应不同故事的调性。《崂山道士》采用毛毡停格动画风格,这是国产动画电影中的首次大规模应用,增强了喜剧效果和手作质感;《画皮》则融入宋画美学,以含蓄内敛的视觉语言烘托古典氛围。技术方面同样有重大突破,《鲁公女》中对于黄泉场景的描绘被团队称为“中国式浪漫”的视觉呈现,这也是华语动画电影首次于大银幕构建此类意象。对于《聂小倩》和《画皮》的大胆改编,体现出创作团队并不满足于复述经典,而是试图与当代观众展开对话,尤其是在情感模式和伦理观念层面提出新的思考。
从受众定位来看,电影采取了分众传播策略。前两个篇章《崂山道士》与《莲花公主》节奏轻快、寓意鲜明,更适合低龄观众理解传统文化;而后三个故事——《聂小倩》《画皮》《鲁公女》——情感层次更为复杂,涉及欲望、背叛、生死等命题,更易引发成年观众的共鸣。这种结构设计既兼顾了家庭观影需求,也拓展了内容深度,体现出追光动画在文化传播与商业考量之间的平衡努力。
导演团队由《长安三万里》的两位核心导演与四位内部培养的新人导演共同组成,显示出公司人才梯队的成熟与传承。目前追光动画拥有约370人的团队规模,建立了完善的创作体系与项目管理流程。在制作过程中,团队深入研读《聊斋志异》文本及相关学术研究,力求在改编中既尊重原著精神,又融入当代意识。这种严谨的创作态度与四年制作周期相辅相成,反映出公司“不骄不躁、打磨精品”的理念。
对于市场表现,片方明确表达了超越前作《长安三万里》18.24亿元票房的期望。这一目标不仅关乎单部作品的成败,更直接影响后续IP开发计划。追光已公布多项新作计划:2026年暑期将推出“三国”系列首作《三国第一部:争洛阳》,同年还将上映“水浒”系列开篇之作《水浒1:风雪山神庙》;2027年暑期则计划带来改编自鲁迅作品的《朝花·夕拾》。从中长期来看,公司希望将产能提升至每年两部作品,并逐步拓宽题材范围,从古典文学改编延伸至近现代乃至当代原创故事,实现创作路径的多元化。
《聊斋:兰若寺》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动画电影在叙事创新、技术应用与文化表达上的新探索。它既是对传统经典的现代化转译,也是动画媒介与文学深度对话的一次尝试。通过将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故事有机整合,影片构建出一个既熟悉又新奇的“聊斋宇宙”,为观众提供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情感体验。追光动画通过这部作品,进一步确立了其在中国动画行业的引领地位,同时也为后续基于传统文化IP的创作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