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4电影频道《城南旧事》:聆听往昔故事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那个总爱歪着脑袋看世界的小英子,后来怎么样了?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当这首《送别》的旋律在胡同深处响起时,六岁的英子正蹲在四合院的台阶上,用树枝拨弄着地上的蚂蚁。这个总爱歪着脑袋看世界的女孩,还不知道自己即将见证三段刻骨铭心的城南旧事。
第一次见到秀贞时,英子正在胡同口数瓦片。那个被街坊叫做”疯女人”的秀贞穿着褪色的红棉袄,突然蹲下来帮英子系散开的鞋带。她的手指在颤抖,却系得特别认真。”我也有个女儿,该跟你一般大了。”秀贞说这话时眼睛亮得吓人,后来英子才懂,那是把眼泪熬干后的光。当英子发现自己的玩伴妞儿后颈也有块青色胎记时,她的小手攥紧了那枚从秀贞屋里拿来的银镯子——那上面刻着的”念贞”二字,此刻正烫着她的掌心。
下雨那晚,英子偷听到养父母打骂妞儿的声音。她光着脚丫跑去告诉秀贞,母女俩在雨夜里相认的哭声比雷声还响。第二天清晨,卖豆浆的老王头说看见两个穿红衣的人影在铁道边晃悠,再后来就只找到一只绣着梅花的童鞋。英子蹲在铁轨旁捡煤渣时,总疑心那些暗红色的碎屑是另一种东西。
认识那个小偷哥哥是在放学的路上。他总蹲在废墙根下等英子,用草茎编出会跳的蚱蜢。有次他神秘兮兮地掏出一包芝麻糖,糖纸上还沾着柜台里的标签。”我弟弟门门功课考第一。”他说这话时眼睛里的骄傲,比偷东西时的慌张真实得多。英子始终记得他被警察押走那天的样子:棉袄后襟裂了道口子,却回头冲她笑出一排白牙。后来她在草丛里发现的那尊铜佛像,成了她人生第一道解不开的算术题。
宋妈是英子最熟悉的陌生人。每天清晨,这个总系着蓝布围裙的女人会轻手轻脚来收夜壶,可英子知道她兜里永远揣着老家孩子的鞋样。有年冬天特别冷,宋妈在厨房腌雪里蕻,突然说起她儿子八岁就能游过村口的河。第二年开春,当丈夫带来儿子溺亡的消息时,宋妈手里的擀面杖”咚”地掉在地上,那声音比后来得知女儿被卖时撕心裂肺的哭喊更让人心惊。
父亲咳血那晚,英子第一次闯进大人的房间。她看见痰盂里的血丝像极了胡同口画糖人用的蜜色糖稀,这个联想让她自己都吓了一跳。当《送别》的琴声再次响起时,英子已经能完整地唱完”问君此去几时还”了。南下的火车开动前,她突然想起秀贞说过城南的槐花蜜最甜,小偷哥哥说过前门的豌豆黄儿值得排队,宋妈说过冬至的饺子要包进铜钱——这些记忆和车窗外的北平城垣一样,渐渐模糊成一片青灰色的影。
如今重看那些静止的长镜头:英子趴在四合院门墩上发呆的侧脸,宋妈站在雪地里收衣服时呵出的白气,小偷哥哥翻墙时棉袄掀起的弧度…才明白导演为什么坚持要搭出九十米长的胡同实景。那些斑驳的砖墙会记住,有个穿红棉袄的小女孩曾在这里,用最清澈的眼睛丈量过善良与残酷的距离。
(全文字数:103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