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上映!《聊斋:兰若寺》6故事线演绎中国怪谈

7.12上映!《聊斋:兰若寺》6故事线演绎中国怪谈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蒲松龄的灯笼照亮兰若寺:这部动画要把《聊斋》玩出花
听说没?今年暑假要上一部特别不一样的动画电影,《聊斋:兰若寺》。不是那种老套的改编,而是直接把蒲松龄老爷子请来当导游,带着咱们夜探那座著名的鬼寺。预告片里那个提着灯笼往井里看的画面绝了——井水倒映的全是《崂山道士》里会穿墙的王七,《画皮》里撕下美人皮的厉鬼,还有咱们最熟悉的聂小倩在槐树底下弹琴。这些经典故事全被塞进了兰若寺的”一井一树”里头,光是想想就起鸡皮疙瘩。
7.12上映!《聊斋:兰若寺》6故事线演绎中国怪谈-1
最让人眼前一亮的是这片子玩的结构。五个独立故事像串糖葫芦似的被一根主线穿着,听说正片里蒲松龄会举着灯笼挨个推开兰若寺的不同房门,每扇门后都是截然不同的画风。《崂山道士》那段居然用毛毡材料做成了定格动画,王七撞墙时真的能看见羊毛毡的纤维颤动;转到《画皮》又突然变成宋徽宗《千里江山图》那种青绿山水,女鬼撕脸皮的镜头在绢本设色的质感里反而更瘆人了。导演组这帮人可真敢想,把《聊斋》四百多篇故事打散了重新拼图,愣是拼出了新意思。
说到吓人,这片子海报就藏了不少阴间彩蛋。乍看是蒲松龄在井口看倒影,仔细瞧会发现井壁爬满了《鲁公女》里的白骨精,《莲花公主》的蜂群在灯笼光晕里组成了骷髅图案。最绝的是聂小倩那截白衣袖子,分明是从《清明上河图》某处桥栏上飘出来的——后来看采访才知道,美术组特意考证过宋代女鬼的服饰形制,连衣带打结方式都照着古画来的。这种把惊悚元素揉进传统美学的做法,可比单纯堆砌血浆高明多了。
7.12上映!《聊斋:兰若寺》6故事线演绎中国怪谈-2
现在最让人好奇的是五个故事怎么串起来。放出来的片段里有条线索:所有鬼怪都在争夺兰若寺那口古井里的”红尘砂”。崂山道士想用它点石成金,画皮女鬼要拿它补全人形,连聂小倩收集的露珠都是这玩意化的。这设定妙就妙在既保留了原著的单元剧特色,又暗搓搓埋了条暗线。听说结局会有个颠覆性的处理——当蒲松龄的灯笼照进井底,观众才恍然大悟这些看似独立的故事,其实都是不同时空里同一群灵魂的轮回。
制作团队这次真是下血本了。光聂小倩弹琴的镜头就做了七个版本,最后选了古琴谱《幽兰》配合指法全对的上影厂老版本。有个细节特别戳我:莲花公主化作蜂群消散时,每只蜜蜂翅膀上都用微雕技术刻了《聊斋》原文,得用4K银幕才看得清。这种死磕精神的回报就是,试映会上有观众说”明明知道画皮女鬼要撕脸,真看到绢本人物画慢慢渗出血色时,还是吓得把爆米花撒了一地”。
比起那些魔改经典的烂片,这部动画聪明在既玩转了新技术,又吃透了老文本。就像制片人说的,他们不是在重复聊斋,而是在学蒲松龄”集腋为裘”的创作方式——把零散的奇谈用现代叙事针脚缝成新衣裳。现在最大的悬念是,7月12日影院亮灯后,观众会不会也像预告片里那样,对着片尾字幕井喷的”中国志怪美学”彩蛋集体掏手机拍照。要我说,光是看不同画风在银幕上打架,这票钱就值回一半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小槽电影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oodiancao.com/4005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