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频道联手北京语言大学 共推中华文化‘走出去’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5月15号那天,电影频道和北京语言大学在北京签了个挺有意思的合作协议。电影频道总编辑马佳和北语校长段鹏两个人坐在签字台前互换文件的时候,现场闪光灯咔嚓咔嚓响个不停。这事儿看着挺平常,但仔细琢磨就会发现,这俩单位凑一块儿能干出不少新鲜事儿。
先说电影频道这边。我小时候最爱看他们放的《流金岁月》,那些老片子现在想想都带劲儿。他们从1996年开播到现在,不光在电视上放电影,现在手机APP、短视频平台哪儿都能看见他们的内容。去年他们搞的”星辰大海”青年演员计划,把王俊凯、易烊千玺这些年轻演员送去宁夏体验生活,后来拍出来的《断·桥》就特别真实。要说讲中国故事,他们确实有自己的一套。
北语这边就更特别了。我有个同学在那儿学对外汉语,整天跟一百多个国家的留学生打交道。他们学校有个”中国文化译研网”,把《琅琊榜》《长安十二时辰》这些剧翻译成各种语言。去年他们帮《流浪地球2》做海外推广,在非洲搞放映会的时候,当地观众看到太空电梯那段全都站起来鼓掌。
这次合作要干的几件事都挺实在。首先要在北语校园里建个实践基地,以后学传播的学生能直接参与电影频道的节目制作。听说还要搞个”电影大师课”,可能请像张艺谋这样的导演来和学生面对面聊创作。最让我期待的是海外展映计划,他们准备把《雄狮少年》这种动画片配上阿拉伯语字幕,拿到中东去放给小朋友们看。
记得电影频道去年在柬埔寨放《战狼2》的时候,当地华侨看完拉着工作人员的手说”终于看到咱们自己的英雄了”。这次和北语合作,估计能在更多国家复制这种感动。他们打算先从”一带一路”国家开始,用电影当敲门砖,放完片子再搞个文化交流沙龙,让外国观众聊聊观后感。
我特意查了查,北语现在有来自183个国家的留学生。这些学生要是能把在中国看的电影带回国去讲给家里人听,那可比官方宣传管用多了。就像我那个韩国室友,看完《你好,李焕英》之后给她妈打电话哭了半小时,后来她全家都成了贾玲的粉丝。
这次合作最聪明的地方在于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干。电影频道知道怎么把片子拍得好看,北语知道怎么让外国人看懂。就像做菜一样,光有好食材不够,还得会摆盘。他们准备合作开发一套”电影汉语”教材,用《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台词教中文,这主意多妙啊。
其实这种跨界合作在国外早就有。哈佛大学就和华纳兄弟合作开过”超级英雄与社会学”的课。咱们这次更实在,直接让学生参与到电影国际推广的一线去。听说下学期开始,北语的学生就能申请去电影频道海外放映团队实习,跟着跑电影节、做观众调研。
现在想想,电影真是个好媒介。当年《少林寺》让全世界知道了中国功夫,《舌尖上的中国》带火了四川火锅。这次两家单位联手,没准能再创造几个这样的文化奇迹。下次要是看见埃及观众跟着《封神第一部》学打太极,或者巴西小孩哼着《深海》的主题曲,可千万别觉得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