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无二》原声版超清资源分享阿里云(HD720P/3.2G-MP4)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以下为符合要求的文章,约1200字)
—
最近电影院里有部叫《独一无二》的新片挺有意思,原版是法国高分电影《贝利叶一家》。这片子把法国农场聋哑家庭的故事搬到了中国小城,主角变成个想考音乐学院的高中生,父母开卤味店的设定特别接地气。我注意到电影里有个细节——女儿用手语比划”我想去北京”时,她爸误以为是”我想吃北京烤鸭”,这种文化错位引发的笑泪交织,比原版多了层中式家庭特有的拧巴感。
其实这两年翻拍片玩本土化越来越溜了。比如易小星那部《人生开门红》,把法国喜剧《替身演员》里好莱坞片场改成了杭州直播基地,主角是个给网红当替身的农村小伙。有个桥段是他在直播间冒充大V卖假货,结果被网友识破后反而因为”太实诚”爆红,这种魔幻现实感只有在中国互联网语境里才成立。还有包贝尔翻拍的《根本停不下来》,原版《一路不顺风》里法国中产家庭开的是宝马,中国版直接换成新能源车,路上充电桩排队吵架的戏份简直能让人会心一笑。
说到翻拍这事儿,咱们电影圈可是有段进化史。早年间《保持通话》翻拍美国《一线声机》时,徐熙媛在写字楼里扯电话线的镜头几乎照搬原版,现在看就挺违和的。倒是2012年《101次求婚》有点意思,黄渤演的家装工长追林志玲那段,把日版西装革履的男主角改成了穿工装裤吃路边摊,最后在工地用钢结构求婚的名场面,比原版更戳中国观众泪点。
中韩合拍那阵子也出过不少好玩的操作。《外公芳龄38》里佟大为那个过气明星,家里突然冒出个二十岁女儿带孙子,原版韩国《非常主播》里是偶像歌手人设,中国版加了他直播带货翻车的戏,特别有时代感。不过要说最成功的还是《我是证人》,杨幂演的盲女和鹿晗的滑板少年,把韩国犯罪片拍出了北京胡同的阴冷质感,地铁追逐戏改成了共享单车巷战。
最近悬疑片翻拍简直成了票房密码。《误杀》系列最绝的是把印度原版《误杀瞒天记》里的佛寺改成了泰国的唐人街,肖央在电影里用《蒙太奇》电影桥段教民众作伪证,这种”以暴制暴”的设定特别对国内观众胃口。还有《消失的她》里朱一龙那个海底牢笼,虽然创意来自苏联老电影,但配上东南亚旅游热和杀妻案的社会新闻,看完让人后背发凉。
喜剧翻拍就更有意思了。《西虹市首富》里沈腾一个月花光十亿的设定抄自美国老片,但”脂肪险””烂尾楼变足球场”这些梗绝对是中国特供。最绝的是《热辣滚烫》里贾玲打拳击的段落,日本原版《百元之恋》透着丧燃感,中国版加了她直播减肥全过程,最后擂台赛镜头扫过观众席全是举着手机拍的网红,这波本土化操作属实精准。
现在连日本小清新也逃不过翻拍命运。《花束般的恋爱》中国版把东京文艺青年改成北京798艺术区的情侣,原作里男女主因为押井守电影分手,中国版直接换成争论《流浪地球》算不算真科幻。听说《垫底辣妹》要拍中国版,我已经能想象到女主角从学渣逆袭考上985的剧情了。
不过翻拍片想成功真得动脑子。《忠犬八公》就把故事搬到三峡移民背景里,冯小刚演的教授从北京调到重庆教书,狗狗在拆迁废墟里等主人的镜头,比原版多了层时代变迁的厚重感。还有《十二公民》把西方陪审团改成中国法律系学生模拟法庭,胡同大爷用搪瓷缸喝茉莉花茶吵架的场面,比原版《十二怒汉》更有市井烟火气。
观众现在对翻拍也没那么抵触了,关键看质量。《拯救嫌疑人》翻拍韩国《七天》,张小斐演的母亲为救女儿被迫给凶手辩护,法庭上那段”你以为的正义可能只是幸存者偏差”的台词,把原版的个人复仇升华成了对司法制度的思考。这片子上映时,隔壁厅正好在放原版,有意思的是中国版多了个微博热搜推动剧情的关键设定。
说到底,好的翻拍就像火锅煮法餐——底料得是本土的,食材可以进口。就像《灿烂的她》翻拍韩国《季春奶奶》,惠英红演的渔村老太教孙女腌咸鱼那段,海风吹得晾衣绳上的鱼干晃晃悠悠,比济州岛版本多了份潮汕风味。这种带着烟火气的改造,才是翻拍片该有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