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岁黄昏恋“出圈”,3.1亿人需求如何被“看见”?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我的后半生》:当老年相亲遇上流量狂欢
“这老头儿怎么这么能折腾?”看完《我的后半生》前几集,我忍不住跟朋友吐槽。张国立饰演的退休教授沈卓然,穿着熨烫整齐的衬衫,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在相亲市场上像个毛头小伙子似的横冲直撞,这画面实在让人哭笑不得。
这部剧最近火得不行,连续霸占收视榜首,全网播放量蹭蹭往上涨,眼瞅着就要突破4亿。但有意思的是,豆瓣上给它打分的观众吵翻了天——5.4分的成绩单,说好的人夸它”敢拍老年人那点事儿”,骂的人直接甩出”离谱””假得很”的评语。我追完更新后琢磨着,这剧就像沈教授相亲时穿的那件花衬衫,鲜艳是鲜艳,就是皱皱巴巴的不太服帖。
## 当退休教授开始”刷”相亲APP
沈卓然这个角色挺有意思。刚退休那会儿,他还在书房里摆弄那些发黄的教案,转眼就被老同事拉进了老年相亲角。张国立把那种知识分子放不下架子的劲儿演得活灵活现——在菜市场跟卖菜大妈讨价还价时,嘴里突然蹦出句”根据市场经济规律”;第一次见相亲对象,非要约在国家图书馆,结果被对方嫌弃”装模作样”。
剧中那些相亲桥段简直能让人笑出眼泪。有次沈教授遇到个打扮时髦的阿姨,人家开口就问:”退休金过万没?北京几套房?”把他问得直发懵。还有回遇到个特别”文艺”的,两人在公园长椅上从《红楼梦》聊到存在主义,临别时阿姨突然来句:”你这前列腺没问题吧?”直接让沈教授落荒而逃。
但笑着笑着就发现不对劲了。梅婷客串的那个角色出现得莫名其妙——前脚还在跟沈教授吟诗作对,后脚就因为他没及时回微信闹分手,这转折生硬得像是编剧临时凑的戏。更别说那些围着沈教授转的阿姨们,不是贪财的就是作妖的,活脱脱一群”老年版傻白甜”。
## 银幕里的白发浪潮
其实这几年,关于老年人的戏是越来越多了。记得早年间看《桃姐》,刘德华给叶德娴喂饭那段,电影院里的抽泣声此起彼伏。后来《飞越老人院》里那群翻墙出走的老头老太太,看得人又哭又笑。现在打开电视,《老闺蜜》里五个老太太组团旅游,《三叉戟》里三个老警察宝刀未老,就连短视频平台都在狂推什么《闪婚老伴是豪门》——据说中老年观众打赏起来比年轻人还猛。
但问题是,这些作品里的老年人,要么惨兮兮的等着子女救济,要么神叨叨的搞黄昏恋,再不然就是突然开挂变身超级英雄。就像我奶奶说的:”电视里那些老头老太,不是躺在病床上就是跳广场舞,我们平常遛狗、学手机支付、跟孙子打游戏的时候,导演们都看不见是吧?”
《我的后半生》好歹试着碰了碰老年婚恋这个敏感话题。有场戏特别真实:沈教授儿子发现老爸在相亲,当场炸毛:”您这样让我在亲戚面前怎么做人?”老爷子回怼:”我供你读到博士,现在连找个老伴的自由都没了?”这场父子对峙,把中国式家庭里那层窗户纸捅得哗哗响。
## 当流量遇上皱纹
现在各视频平台都在搞”银发剧场”,爱奇艺、优酷首页天天推送”适合爸妈看的剧”。数据确实好看,像《闪婚老伴是豪门》这种每集不到10分钟的短剧,中老年用户付费率能到30%以上。但仔细看看内容,不是”保姆变后妈”就是”遗产争夺战”,活脱脱把老年人那点事编排成狗血连续剧。
有制作人私下说:”老年人手机玩不转,看到感兴趣的内容就疯狂点赞打赏,算法立马推更多同类内容,这就形成了信息茧房。”结果就是平台上充斥着各种夸张的老年形象——不是突然继承亿万家产,就是被子女虐待得惨绝人寰。
《我的后半生》原著作者王蒙说过:”老年不是生命的尾声,而是新的章节。”但现在的影视作品,要么把这段”章节”写成苦情戏,要么拍成魔幻剧。就像剧中沈教授吐槽的:”你们年轻人总说我们老年人应该这样那样,怎么没人问问我们想要什么样?”
## 我们需要怎样的”后半生”
追剧时我常想起小区里那个总在凉亭拉二胡的刘爷爷。有次我问他看没看《我的后半生》,老爷子摆摆手:”那都是演给你们看的。我们老头老太太找对象,谁会在咖啡馆聊《红楼梦》啊?都是问降压药吃哪种、医保能报销多少。”
这话点醒了我。老年题材作品最大的问题不是没人看,而是创作者总站在外面想象老年人的生活。就像剧中沈教授那个突然出现的”海归前女友”,为了制造冲突硬塞进来的角色,假得连弹幕都在刷”编剧是不是没谈过恋爱”。
值得玩味的是,虽然专业影评人把《我的后半生》批得体无完肤,我爸妈那辈人却追得津津有味。我妈说:”至少有人愿意拍我们这代人的事了。”这话让我心头一颤——或许我们不该用年轻人的标准去评判老年题材,就像不该用看偶像剧的眼光去看纪录片。
当中国60岁以上人口突破3.1亿,当我们的父母开始用抖音记录退休生活,影视创作是时候走出”要么卖惨要么猎奇”的怪圈了。老年人不需要被美化或丑化,他们只需要被看见——看见那些藏在皱纹里的欲望,看见那些被时代撞弯的脊梁,也看见那些历经沧桑依然闪亮的眼睛。
《我的后半生》大结局那天,沈教授终于明白”找老伴不是找保姆也不是找护士”,弹幕飘过一句:”国产剧里的老年人,什么时候能不再是被观赏的奇葩?”这个问题,或许比收视率数字更值得整个行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