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产业报告频出 多方助力产业崛起

科幻产业报告频出 多方助力产业崛起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中国科幻产业这两年真是支棱起来了!前两天在北京首钢园办的第九届中国科幻大会上,甩出来一堆干货报告,看得人直呼”未来已来”。最炸裂的数据是什么?2024年中国科幻产业总营收冲到1089.6亿,这可是连续第二年破千亿大关!要知道十年前大家还在讨论”中国科幻能不能活”,现在直接上演”速度与激情”了。
先说说最赚钱的板块——游戏。718.1亿的营收里藏着不少门道,你绝对想不到现在最火的是科幻题材小程序游戏。地铁上随便瞄两眼,十个人里有三个在玩那种星际探险的轻量级游戏。像《银河矿工》《深空舰队》这些,画风萌萌的但科幻设定一点不含糊,把上班族的碎片时间拿捏得死死的。大厂们也没闲着,《崩坏:星穹铁道》这种3A级作品直接卖爆海外,老外氪起金来比国内玩家还凶。
科幻产业报告频出 多方助力产业崛起
阅读市场倒是稳得一批,35.1亿的盘子虽然比不上游戏,但人家连续八年增长。去年书店里突然冒出758本新科幻书,光《三体》各种解读本就能摆满整个展台。现在连菜市场大妈都知道”降维打击”是啥意思,你说这渗透率有多恐怖。有个特别逗的现象——科幻网文改编的有声书在工地特别流行,上次路过建筑工地,听见塔吊师傅外放《深空之下》的AI配音版,这场景放五年前谁敢想?
说到影视圈就有点魔幻现实主义了。谁能料到2024年科幻电影票房冠军是《熊出没·逆转时空》?19.8亿的成绩把一堆硬科幻按在地上摩擦。这片子我专门去看了,光头强搞时空穿越的设定居然毫无违和感,小朋友看得嗷嗷叫,家长在边上讨论平行宇宙理论。动画剧集也杀疯了,70多部作品里《灵笼》最终章上线那天,直接把B站服务器干崩过三次。
最让人意外的是衍生品市场。25.3亿的营收里,联名款撑起半边天。我同事上个月抢到赛凡科技出的《流浪地球3》联名机械键盘,键帽做成行星发动机造型,敲代码时特效灯能模拟离子流,这玩意儿转手就溢价三倍。还有更绝的——某奶茶品牌跟《三体》合作出”二向箔奶茶”,杯套会随着温度变化显示”不要回答”的警告语,年轻人排队三小时就为发朋友圈。
不过文旅板块确实遇到点小波折。虽然北京科幻嘉年华单日客流破过10万,但整体收入还是降了。倒是成都那家”三体黑暗森林”主题乐园逆势上涨,里头的”水滴过山车”和”面壁者密室”成网红打卡点。我表妹去玩”执剑人”互动项目,要连续半小时保持心率不超过120,否则触发”引力波广播”,这设计简直魔鬼。
现在最带感的是各种跨界整活。你去看电影《热辣滚烫》都能发现科幻彩蛋——女主角减肥时用的AI健身教练,根本就是《钢铁侠》里贾维斯的翻版。连农村题材剧《幸福到万家》都植入太空育种情节,弹幕全在刷”这很赛博朋克”。更别说满大街的科幻主题密室逃脱,上周玩了个”流浪地球发动机重启”本,NPC穿着航天服催我们算行星轨道参数,大学物理没及格的直接当场摆烂。
出海这块更是扬眉吐气。《三体》图像小说在法国卖得比本土漫画还贵,老外还抢着收藏。拉美网友最近疯狂安利《火星孤儿》的西语配音版,墨西哥城地铁站全是小说广告。最绝的是非洲兄弟,他们把《流浪地球》里的”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翻译成斯瓦希里语谚语,现在成了内罗毕出租车司机的口头禅。
消费者调研里有个数据特别暖心——85.3%的人觉得国产科幻质量靠谱。我小姨五十多岁的人,昨天还跟我讨论《群星》里的引力波设定合不合理。她现在追更的科幻作者比我还多,手机里存着二十多个科幻公众号。这种全民科幻的氛围,放十年前根本不敢想象。
要说遗憾也不是没有。很多网友吐槽现在”泛科幻”作品太多,随便套个星际背景就敢叫科幻。但我觉得吧,就像大会上那位专家说的:”科幻本质是种思维方式,能渗透到各种类型片里反倒是好事。”毕竟让更多人先接触科幻元素,才能培养出真正的硬核粉丝。
看着《2025中国科幻技术装备发展报告》里那些全息投影、脑机接口的落地案例,突然意识到我们正活在小时候看的科幻小说里。那些曾经觉得遥不可及的设定,现在手机里一个小程序就能实现。或许这就是中国科幻最牛逼的地方——它不再只是纸面上的幻想,而是变成我们生活里触手可及的现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小槽电影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oodiancao.com/3720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