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日记》豆瓣8分 热议中的高分佳作

《援藏日记》豆瓣8分 热议中的高分佳作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北京大学生遇上雪域高原的孩子,这部电影拍出了最真实的支教故事
最近有部电影在朋友圈刷屏了,叫《援藏日记》。说实话,一开始看到这个片名我还以为是那种很主旋律的片子,结果看完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导演陈中阳这次真的拍出了点不一样的东西,把支教老师的故事讲得特别真实,特别打动人。
《援藏日记》豆瓣8分 热议中的高分佳作-1
电影讲的是北京大学生韩松去西藏支教的故事。这个角色由范家其饰演,刚开始就是个典型的城里孩子,连高原反应都受不了。但你看他后来怎么跟藏族孩子们打成一片,怎么在那么艰苦的环境里坚持下来,最后甚至决定留在西藏,这个转变过程拍得特别细腻。有个细节我记得特别清楚,韩松第一次给学生上课,因为语言不通急得满头大汗,结果孩子们反而用生硬的汉语安慰他,那个场面又好笑又暖心。
藏族女孩格桑梅朵的扮演者旺卓措绝对是影片的一大亮点。这姑娘眼睛里就跟会说话似的,把那种藏族孩子特有的纯真和热情演活了。她和韩松之间的师生情特别动人,不是那种刻意的煽情,就是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比如有场戏是韩松教格桑梅朵写汉字,小姑娘写得歪歪扭扭还特别认真,最后在本子上画了个太阳送给老师,说”老师就像高原的阳光”,我当时眼泪直接就下来了。
《援藏日记》豆瓣8分 热议中的高分佳作-2
这片子全程在西藏实地取景,镜头里的雪山、草原美得跟画似的,但又不是那种空洞的风景片。导演特别会用镜头说话,比如用广角拍孩子们在雪地里奔跑,用特写拍他们冻得通红的小脸,这些画面跟故事结合得特别好。有个长镜头我印象特别深,韩松一个人站在空旷的高原上,远处是连绵的雪山,镜头慢慢拉远,那种孤独又坚定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
电影在西安首映的时候,现场观众反应特别热烈。我朋友去看了回来说,放映结束好多人还坐在那儿擦眼泪。豆瓣上现在评分8分,算是相当不错的成绩了。我看有网友评论说:”这不是一部关于英雄的电影,而是关于普通人如何成为英雄的故事。”说得特别到位。韩松这个角色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就是日复一日地教书、照顾学生,但正是这种平凡中的坚持最打动人。
王海祥在片子里特别出演了一个角色,虽然戏份不多,但每次出场都特别有分量。他演的是个在西藏待了很多年的老教师,有场戏是他跟韩松坐在篝火边聊天,说:”这些孩子就像高原上的格桑花,看起来脆弱,其实比谁都坚强。”这句话简直道出了整部电影的灵魂。
最让我感动的是电影里那些小演员,据说都是当地真正的藏族孩子。他们可能没学过表演,但那种自然流露的状态特别珍贵。有场戏是孩子们给韩松过生日,用藏语唱生日歌,虽然听不懂歌词,但那份真挚的情感隔着银幕都能感受到。导演陈中阳说他们在选角的时候,就是看中了孩子们眼睛里那种光,现在看来这个选择太对了。
《援藏日记》这个片名起得特别贴切,它真的就像一本日记,记录了一个支教老师最真实的喜怒哀乐。没有刻意拔高,也没有回避困难,就是把一个年轻人如何在高原找到人生价值的过程娓娓道来。看完电影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育这件事,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而是互相照亮的过程。韩松给孩子们带去了知识,孩子们则让他看到了生命更广阔的可能性。
现在这部电影正在全国热映,如果你最近想看点不一样的片子,真的可以去感受下。它可能不会让你热血沸腾,但一定会让你心里暖暖的。就像有观众说的:”看完电影走出来,感觉北京的阳光都变得像高原一样清澈了。”这种后劲,才是好电影该有的样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小槽电影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oodiancao.com/3643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