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苏泷蜡像全球首展,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十万伏特2.0”演唱会合作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汪苏泷的蜡像在鸟巢揭幕时,我看到了音乐与艺术的奇妙碰撞
那天晚上北京鸟巢的灯光特别亮,2025年3月23日这个日子注定要写进很多人的记忆里。汪苏泷《十万伏特2.0》演唱会正进行到高潮部分,舞台突然暗了下来,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谁也没想到,接下来登场的不是汪苏泷本人,而是一尊和他一模一样的蜡像——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为他量身定制的首尊蜡像。
我坐在观众席上,看着那个”汪苏泷”从舞台中央缓缓升起。说实话,第一眼真的分不清哪个是真人哪个是蜡像。那个蜡像穿着和汪苏泷今晚演出服一模一样的黑色皮衣,连衣服上的金属装饰都闪着同样的光。最绝的是蜡像的表情,微微抬着下巴,眼神里带着汪苏泷标志性的自信和一点点调皮,就像他每次站在舞台上准备开口唱歌时的样子。
这可能是杜莎夫人蜡像馆历史上最特别的一次揭幕仪式。以往都是在蜡像馆里搞个发布会,这次直接把蜡像搬到了演唱会现场。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他们第一次尝试”艺术现场化”的概念,把蜡像揭幕变成了一场真正的表演。汪苏泷本人就站在蜡像旁边,两个人(如果蜡像也能算人的话)一起摆了个pose,台下的尖叫声差点把鸟巢的顶棚掀翻。
演唱会的制作团队真的很会玩。舞台设计成了可以360度旋转的巨型装置,配合着那些充气的艺术装置和环绕立体声,整个场馆就像被汪苏泷的音乐填满了。当《小星星》的前奏响起时,蜡像所在的透明展台开始慢慢旋转,灯光打在它身上,影子投在后面的巨幕上,那一瞬间我觉得音乐好像变成了看得见的东西。
中场休息时我刷了下手机,发现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已经放出了消息,说这尊蜡像会在演唱会结束后运回上海,成为他们”宠粉季”的主打项目。粉丝们不仅能近距离看蜡像,还能在专门设置的”杜莎声场”里和”汪苏泷”合唱——当然是录音版本,不过据说唱完之后能拿到特别设计的纪念品。我看到有粉丝已经在晒演唱会票根了,凭这个去买蜡像馆门票还能换限量明信片和冰箱贴。
说到这尊蜡像的制作过程,真的不简单。英国来的团队花了240多天,前后做了200多道工序。最让我惊讶的是他们连汪苏泷演出服上的每一道褶皱都还原了,据说为了捕捉他在舞台上的动态神韵,制作团队看了不下100小时的演出视频。默林娱乐集团上海区的总经理王锐女士在后台接受采访时说,他们给汪苏泷颁了个”年度音乐官”的称号,这哥们儿还重新设计了蜡像馆的背景音乐,说是要让粉丝们走进场馆就能感受到他的音乐世界。
想想汪苏泷这些年的成绩也挺吓人的,11张专辑,200多首原创单曲,现在又多了个蜡像成就。演唱会下半场他和蜡像来了段”隔空对唱”,真人和蜡像在旋转舞台上交替出现,配合着那些光影效果,有那么几个瞬间我都恍惚了,分不清到底哪个在唱歌。
散场的时候听到旁边两个女生在讨论,说准备周末就飞上海去看蜡像。杜莎夫人那边还搞了个《十万伏特2.0》演唱会的”第二现场”限时还原,把鸟巢的舞美搬了一部分过去,让没抢到票的粉丝也能体验一把。据说接下来他们还要引进更多明星的互动项目,华晨宇、罗云熙、周深的蜡像都在计划中,这是要打造一个追星圣地啊。
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音乐和蜡像艺术这么跨界玩还挺新鲜的。以前总觉得蜡像就是站在那里给人拍照的,这次看到它成为演唱会的一部分,突然就理解了什么叫”艺术现场化”。汪苏泷在安可环节说的那句话可能最适合做结尾:”希望我的音乐和这尊蜡像一样,能一直在你们看得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