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倩女幽魂》38年后再续经典,原因何在?

《倩女幽魂》38年后再续经典,原因何在?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三十八年后,我们为什么还在为《倩女幽魂》流泪
“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当张国荣饰演的宁采臣在破败的兰若寺里,用颤抖的声音念出这句诗时,银幕前的观众依然会不自觉地屏住呼吸。三十八年过去了,这部最初上映于1987年的《倩女幽魂》,在经历4K修复重映后,依然能让影院里响起此起彼伏的抽泣声。
《倩女幽魂》38年后再续经典,原因何在?-1
宁采臣背着书箱跌跌撞撞闯进兰若寺的那个雨夜,是华语电影史上最动人的相遇之一。张国荣那张带着书卷气的脸,配上他特有的那种脆弱感,让这个书生形象鲜活得不像是演出来的。你会记得他被树妖姥姥的舌头缠住时惊恐的眼神,也会记得他抱着聂小倩的骨灰坛在雨中奔跑时,脸上那种不顾一切的决绝。王祖贤的聂小倩更不用说,那双含着秋水般的眼睛,一袭白衣在月下飘舞的身影,成了多少人心中的白月光。
但《倩女幽魂》打动人的地方,远不止是俊男美女的爱情故事。江逐浪说得好,宁采臣和聂小倩之间,不是那种甜腻腻的你侬我侬。他们一个是手无缚鸡之力的穷书生,一个是被迫害人的孤魂野鬼,相遇本身就是场悲剧。记得有个细节特别戳心:当宁采臣知道小倩是鬼后,第一反应不是害怕,而是心疼地问”你冷不冷”。这种超越生死的温柔,比任何海誓山盟都来得动人。
《倩女幽魂》38年后再续经典,原因何在?-2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在《聊斋志异》原著里,《聂小倩》其实是个挺简单的志怪故事。蒲松龄笔下的宁采臣,更多是个坐怀不乱的正人君子形象。但电影赋予了这对恋人更丰富的灵魂——宁采臣的善良里带着笨拙,聂小倩的妖媚中藏着纯真。他们之间的感情复杂得像首散文诗,有恩情,有友情,最后才升华为爱情。这种细腻的情感层次,是后来无数翻拍版学不来的。
这些年我看过不下十版”小倩”改编作品,有的把故事改成玄幻大片,有的拍成狗血爱情剧。但就像江逐浪说的,它们大多在模仿87版的皮毛——白衣女鬼、书生、兰若寺,却丢了最珍贵的中式韵味。徐克导演厉害就厉害在,他用香港电影特有的快节奏,讲出了一个地道的中国故事。树妖姥姥的造型借鉴了京剧脸谱,燕赤霞的剑招带着武侠片的潇洒,就连宁采臣那个滑稽的”乾坤剑法”,都透着市井小人物的可爱。
《倩女幽魂》38年后再续经典,原因何在?-3
重映那天,我注意到影院里有不少年轻面孔。有个00后女孩散场时红着眼睛说:”原来老电影这么好看。”我突然明白,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就在于它能穿越时间。38年前的人为宁采臣的痴情落泪,今天的观众同样会被”若可重头来过,可否再遇见你”的台词击中内心。这种共鸣不是靠怀旧情怀,而是电影真正触摸到了人性中最柔软的部分。
离场时,银幕上正好放到最后一个镜头:朝阳升起,宁采臣独自走向远方。这个结局当年让我意难平,现在再看却觉得恰到好处——有些爱情注定不能圆满,但正因为留有遗憾,才更让人念念不忘。就像我们记忆中的张国荣,永远停留在最美好的年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小槽电影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toodiancao.com/3632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