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关斩将》新版杀青,格伦·鲍威尔担纲主演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电视真人秀变成死亡游戏:格伦·鲍威尔带你闯进斯蒂芬·金的残酷预言
“你愿意为了十万美金在电视直播中逃亡吗?”这个听起来像某个深夜综艺节目的廉价噱头,在斯蒂芬·金1982年的小说《过关斩将》里变成了毛骨悚然的现实。现在,埃德加·赖特带着他的镜头语言,把这个反乌托邦噩梦搬上了大银幕,而站在聚光灯下的,是近年来势头正猛的格伦·鲍威尔。
想象一下:2025年的美国,加油站标价牌上的数字让你倒吸凉气,街角的无家可归者帐篷比便利店还多,电视里24小时滚动播放着某个城市的暴乱新闻。这就是本·理查兹生活的世界——一个中学教师,一个绝望的父亲。当他七岁的女儿艾米躺在医院里,而医疗保险拒绝支付那笔救命钱时,摄影棚里那些穿着闪亮西装的主持人突然变得没那么讨厌了。”只要活过24小时,五万美金;活过48小时,十万;坚持到最后的人拿走三百万。”《过关斩将》节目的报名表就这样滑进了他的邮箱。
格伦·鲍威尔这次彻底甩掉了《壮志凌云2》里那种阳光飞行员的气质。你能从他深陷的眼窝里看到连续三晚守在病床前的疲惫,也能从他接过节目合同颤抖的右手上感受到一个父亲被逼到绝境的挣扎。当他在化妆间里被喷上发胶,耳边响起导演”记得多给特写,观众爱看恐惧的表情”的叮嘱时,这个角色身上那种普通人的脆弱感让整个设定突然真实得可怕。
影片最令人坐立难安的是那些精心设计的”游戏环节”。制作组给参赛者发放的”生存包”里装着矿泉水、能量棒和——一把没有子弹的手枪;电视台雇用的”猎人”团队里有个前海豹突击队员,他对着镜头眨眼睛:”我押注这小子撑不过第一晚”;而观众们可以通过APP下注哪个逃亡者会先死,收视率每上升一个点,节目组就往奖金池里多扔一万美元。埃德加·赖特用他标志性的快速剪辑把这些碎片拼成一幅当代罗马斗兽场的全景图,你会发现自己竟然也在跟着镜头寻找理查兹的藏身之处,然后猛地惊觉:天啊,我不也成了这场猎杀的一部分吗?
关于那个被反复讨论的问题:这和施瓦辛格1987年的版本有什么区别?想象你面前有两块巧克力,一块裹着闪亮的锡纸但里面是代可可脂,另一块黑得发苦但含着70%的可可原浆。老版就像前者,把小说里的政治讽喻榨干后做成了一部标准的动作爆米花片;而赖特的版本直接把你按在小说第143页那个场景里——当理查兹发现每个”参赛者”的逃跑路线都被提前泄露给猎人时,摄影指导用倾斜镜头拍下他呕吐的画面,呕吐物里混着血丝,因为节目组早在签约时就在他们饮食里下了缓释毒药。”这不是生存游戏,是精心策划的处决秀。”这句台词从鲍威尔嘴里说出来时,你会听见牙齿碰撞的声音。
影片第三幕有个神来之笔的转场:当理查兹闯进电视台控制室,监视器突然切换成现实世界的新闻画面——某个南美国家正在直播处决政治犯,收视率破纪录。这时候你才明白斯蒂芬金早在四十年前就预言了我们会把苦难当成娱乐来消费。值得一提的是,电影里那些街头暴动的背景镜头,是剧组去年真实拍摄的抗议活动素材,混在搭景里几乎天衣无缝。
西蒙·金伯格担任制片人意味着什么?看看《死侍》里那些打破第四面墙的暴力美学就知道了。但这次摄影机不是对准超级英雄,而是一个跑丢了一只鞋的中学老师,他的西装裤脚沾满泥浆,手里举着偷来的摄影机,要把控制室里那些见不得光的交易拍下来。当鲍威尔对着镜头喊出”你们每个人都是帮凶”时,放映厅里有观众下意识挡住了自己的脸。
影片结尾留了个辛辣的彩蛋:一年后,某个流媒体平台宣布复活《过关斩将》作为互动剧,观众可以用遥控器投票决定参赛者的生死。片尾字幕滚动时,放映厅里爆发的掌声里明显掺杂着不安的骚动——毕竟我们刚经历的那个夏天,确实有网红在直播自己的”24小时街头生存挑战”。
11月7日北美上映的这个版本,很可能是今年最令人不适的观影体验。不是因为血浆用量(其实比起原著已经克制很多),而是每当你觉得”这太夸张了”,转头看看手机推送的新闻,喉咙就会发紧。赖特和鲍威尔联手撕开了娱乐至死时代的脓疮,而最可怕的是,我们居然在脓血里看见了自已的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