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饺皇后》马丽主演 5月1日香港上映港版海报发布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马丽演活”水饺皇后”臧健和:从街头小贩到商业传奇的滚烫人生
看到《水饺皇后》最新发布的港版海报时,我忽然想起臧健和当年推着木头车在香港湾仔码头叫卖水饺的场景。海报上马丽扎着那个年代常见的低马尾,系着洗得发白的围裙,手里托着热气腾腾的水饺,眼神里既有生活重压下的疲惫,又透着股不服输的韧劲儿。这个5月1日将在香港上映的电影,把”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健和的创业故事搬上了银幕,而内地观众4月30日就能先睹为快。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香港街头,一个带着山东口音的女人正手忙脚乱地应付着突如其来的暴雨。臧健和(马丽饰)用身体挡着木头车上的面粉袋,两个女儿在旁边急得直跺脚。这个场景在预告片里只出现了十几秒,却把单亲妈妈在异乡挣扎的狼狈表现得淋漓尽致。从青岛到香港,臧健和原本以为投奔丈夫能过上好日子,没想到等待她的是更艰难的处境——丈夫另娶他人,她只能带着女儿住在不到四平米的铁皮屋里。
电影里有场戏特别戳心。臧健和在茶餐厅打工时,因为不熟悉本地口味被客人骂”北姑”,她躲在厨房边包水饺边掉眼泪,把委屈都揉进了面团里。正是这些被嫌弃的”北方水饺”,后来成了改变她命运的转机。惠英红饰演的红姐是她在菜市场认识的第一个朋友,总把最好的猪肉部位留给她;朱亚文演的华哥是货运码头工人,经常带着工友来光顾她的路边摊;袁富华扮演的糖水伯更是在她最困难时,把祖传的韭菜虾仁馅配方教给了她。
刘伟强导演这次没玩他擅长的警匪枪战,反而把镜头对准了市井烟火气。预告片里有个长镜头特别有意思:臧健和的小摊从最初无人问津,到后来排起长队,背景里的香港街景随着季节变换,她手上的冻疮好了又长,木头车换成了铁皮车,最后变成亮堂堂的店铺。马丽为了演好这个角色,专门去青岛学了三个月擀皮手艺,有场包饺子的特写镜头,她三秒一个的娴熟手法让专业面点师都竖起大拇指。
王祖蓝和薛凯琪在片中的角色挺让人意外。王祖蓝一改搞笑形象,饰演总来找麻烦的卫生署职员,有场戏他掀翻水饺摊时,臧健和护着女儿蹲在地上捡饺子的画面看得人心头发酸。薛凯琪则化身时髦的报社记者,是她把”湾仔码头水饺”写进美食专栏,让这个路边摊开始被中产家庭知晓。电影里还原了当年真实的报道画面,还有臧健和第一次看到自己登上报纸时,拿着剪报反复摩挲的细节。
最打动人的是臧健和与女儿们的互动。大女儿(童星冯梓莹饰)早熟得让人心疼,有次偷偷把学校午餐钱省下来帮妈妈买面粉;小女儿(黄梓乐饰)则在摊位上写作业,用稚嫩的字迹帮妈妈记账单。当臧健和终于租下第一个店面时,两个孩子在空荡荡的铺子里又笑又跳,背景音里传来1979年香港电台播放的《狮子山下》,这处声画处理堪称神来之笔。
从预告片就能看出,这绝不是个简单的励志故事。臧健和在生意做大后遭遇仿冒危机,有场戏她站在满街的”山寨水饺”招牌下,抹掉眼泪后径直走向律师事务所;与食品厂谈合作时,对方要求改掉”土气”的配方,她直接摔门而出的桥段,把山东女人的倔强演活了。马丽在采访里说,她特意保留了臧健和真实的青岛口音,”就是要让观众听见,这个闯香港的女人始终带着故乡的味道”。
影片结尾处理得很妙——功成名就的臧健和回到最初摆摊的码头,给流浪汉送水饺的画面,与年轻时她饿着肚子把最后几个饺子留给女儿的场景形成闭环。现在香港的超市冰柜里,”湾仔码头”水饺依然占据最醒目的位置,而这部电影让我们看见,每个冷冻水饺背后,都藏着一个滚烫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