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一无二》特辑:张婧仪谈少女心声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当”懂事”成为枷锁:听《独一无二》里那个女孩的无声呐喊
凌晨四点的闹钟准时响起。喻延揉着惺忪的睡眼从被窝里爬出来,轻手轻脚地穿好衣服。厨房里,她熟练地热好前一天剩下的饭菜装进保温盒——这是给父亲准备的午餐。窗外还是一片漆黑,只有路灯投下昏黄的光。这个场景在电影《独一无二》里反复出现,张婧仪饰演的喻延每天都要在这个时间起床,帮聋哑父亲喻志坚(陈明昊饰)去批发市场进货。
收音机里传来刺耳的电流杂音。这个细节设计特别戳心——在这个家里,喻延是唯一能听见声音的人。那些对普通人来说再平常不过的广播声、门铃声、电话铃声,在她的世界里都变成了需要立即处理的”家庭警报”。放学铃声一响,别的同学相约去奶茶店或逛街,喻延必须立刻赶回家里的杂货铺。她得帮母亲周琳(蒋勤勤饰)理货,得用手语向父亲转达顾客的需求,还得随时准备调解父母因为沟通不畅爆发的争吵。
“这么长时间,你们总是在依靠我。”喻延在日记本里写下的这句话,道出了多少”懂事孩子”的心酸。电影里有个让人鼻酸的场景:喻延蹲在杂货店后面的小仓库,透过门缝看着哥哥喻周(辛云来饰)和朋友们有说有笑地走过。她能读懂唇语,知道他们约好去看新上映的电影。而她只能默默把进货单对完,再回到柜台前继续工作。
改编自法国电影《贝利叶一家》的这个故事,被编剧兼导演王沐巧妙地本土化了。影片用大量生活细节堆砌出喻延的困境——她书包里永远装着父亲的助听器备用电池;她手机备忘录记满了各种药品的服用方法(母亲身体不好);她甚至练就了同时做三件事的本领:一边写作业,一边留意店铺门口的动静,还要随时准备充当父母的手语翻译。
白客饰演的音乐老师出现时,喻延眼睛里突然有了光。学校合唱团招新的海报贴在校门口整整两周,她每天经过都要停下来看好久。直到某天深夜,她偷偷把合唱团报名表藏在了数学课本里。这个细节处理得特别细腻——课本翻开的那一页正好是三角函数,喻延用铅笔在”sin”(正弦)函数旁边画了个小小的音符。
“那我也有想做的事情啊,我不可能一直在家里吧?”喻延终于爆发时说出的这句话,让影院里不少观众抹起了眼泪。特别出演的章宇和欧阳娜娜在关键戏份中的表现也很亮眼,他们饰演的角色像是喻延生命中的两面镜子,一个照出现实的残酷,一个映出梦想的可能。
影片最打动人的是那些无声的对抗。喻志坚发现女儿偷偷参加合唱团排练后,用手语比划出”这个家需要你”时颤抖的手指;周琳在女儿房间发现藏起来的音乐学院招生简章时,那个欲言又止的转身;还有喻周把存了好久的零用钱塞给妹妹时,故意装作漫不经心的表情。这些没有台词的瞬间,反而比任何语言都更有力量。
陈昊森和张郁梓饰演的同学们,在喻延生活中像是一扇扇透气的窗。有场戏特别生动:同学们在KTV聚会,有人突然把话筒塞给喻延。她愣在原地,发现自己竟然不记得怎么跟着音乐唱歌了——长期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她,连最基本的娱乐方式都变得陌生。这个细节赤裸裸地展现了”懂事”背后的代价。
影片海报上张婧仪手写的日记内容很有冲击力:”今天爸爸又忘记戴助听器去送货,被顾客投诉了…妈妈让我放学记得买降压药…哥哥的面试结果出来了,我得想办法安慰他…我的声乐课作业还没练…”这些密密麻麻的字迹旁边,画着一个被涂改多次的小人儿,最后定格的形态是双手托举着整个房子。
《独一无二》最珍贵的地方在于,它没有简单地把喻延父母塑造成反派。蒋勤勤饰演的母亲有场戏特别真实:她摸着女儿的头说”妈妈知道你很累”,下一秒又习惯性地递过来一沓需要填写的医疗报销单。这种矛盾的亲情,恰恰是很多中国家庭的缩影。影片结尾处,喻延站在合唱团舞台中央,镜头扫过台下用手语”听”歌的父母,这个画面完美诠释了片名——在爱与责任的撕扯中,每个孩子都该有机会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