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流一代》德国海报亮相,贾樟柯新作5月15日上映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 贾樟柯的《风流一代》:一个女人的21年,一代人的命运图谱
贾樟柯的新片《风流一代》5月15号在德国上映了,这片子之前已经在法国、日本、意大利、罗马尼亚这些地方放过。说实话,光看片名你可能以为是什么古装戏,但其实讲的是咱们这代人亲身经历过的日子——从2000年到现在,整整21年。
赵涛演的巧巧是这片子的灵魂人物。老贾的片子你懂的,赵涛基本上就是他的御用女主角。这次她演的这个巧巧,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年轻姑娘,到后来经历各种人生起伏,整个人的状态变化特别明显。有个看过片的法国影评人说,看赵涛在片子里从二十出头演到四十多岁,那种时间在一个人身上留下的痕迹特别真实,不是靠化妆化出来的,是真的能看出这个人活了二十多年。
电影里有个细节我印象特别深——巧巧刚开始用手机那会儿,还是那种蓝屏的诺基亚,后来换成了智能手机。就这么个小变化,背后是整个人际关系方式的改变。老贾特别擅长用这种日常物件来讲时代变迁,就像他以前《站台》里那个收音机,《山河故人》里那辆摩托车一样。
这片子的时间线拉得特别长,但不是那种流水账式的叙事。它把巧巧人生里几个关键节点拎出来——她第一次离开老家去城里打工,后来遇到的那个改变她命运的男人,再到她自己做生意的起起落落。有个日本观众说,看这片子就像在翻一本老相册,每一段都能勾起自己的回忆。尤其是2008年那段,巧巧在电视前看奥运会开幕式,背景音里还能听到她家隔壁在吵架,特别有生活气息。
票房这块儿,目前国内已经过了千万。对一部文艺片来说不算差,但跟商业片肯定没法比。有意思的是,在法国上映的时候,好多当地华人拖家带口去看,有人说在影院里听到有人小声抽泣。可能这种讲述中国普通人几十年变迁的故事,特别容易戳中海外游子的心。
罗马尼亚一个影评人写得很到位,他说这片子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你看的是巧巧一个人的故事,但脑子里浮现的是整个中国的变化。就像电影里有个镜头,巧巧站在新建的高铁站前,背后是正在拆迁的老房子,那种新旧交替的冲击力特别强。
贾樟柯这次依然用他最擅长的方式——不紧不慢地记录普通人的日常,但把这些日常串起来,就是一个时代的侧影。巧巧在片里有句台词说得特别好:”我们这代人就像被扔进洗衣机里的衣服,转得晕头转向,最后也不知道是被洗干净了还是更皱了。”这话听着简单,但越想越有味道。
有个细节特别有意思——电影里巧换了好几次发型,从最早的黑长直,到后来的烫发,再到最后利落的短发,每种发型都对应着她人生不同的阶段。这种用外在变化暗示内心成长的手法,老贾玩得炉火纯青。
这片子在意大利放映的时候,有个当地观众问贾樟柯,为什么选”风流一代”这个听起来很浪漫的片名。老贾说,这个词在中文里有两层意思,既指那代人生逢变革的漂泊感,也有种苦中作乐的洒脱。就像电影里巧巧和姐妹们在小餐馆里边喝酒边唱卡拉OK那场戏,明明日子过得不容易,但该乐的时候照样乐。
看过的人都说,这片子后劲特别大。不是那种让你当场哭得稀里哗啦的煽情,而是看完之后好几天,突然某个瞬间会想起电影里的某个画面——可能是巧巧在雨中等公交的背影,也可能是她多年后回到老家,发现小时候常去的那家录像厅变成了奶茶店时脸上的表情。
要说这片子有什么缺点,可能就是节奏确实慢,要是习惯了看好莱坞快节奏商业片的观众可能会觉得闷。但话说回来,老贾的电影从来就不是为了讨好所有人拍的。他用将近二十年的时间记录巧巧这个虚构人物的成长,其实也是在给整个时代做注脚。就像他自己说的:”重要的不是故事讲得多精彩,而是能不能让观众在别人的故事里,看见自己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