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传记片:4小时剪辑版或分两集上映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当侄子穿上叔叔的亮片手套:关于迈克尔·杰克逊的银幕重生**
听说安东尼·福奎阿要拍迈克尔·杰克逊的传记片时,我第一反应是:谁敢接这个活儿?毕竟这位流行之王的生命里塞满了高光与阴影——舞台上的太空步能让人疯魔,舞台下的争议又像永远散不尽的雾。结果导演找来了贾法尔·杰克逊,迈克尔亲二哥杰梅因的儿子。想想看,一个流淌着杰克逊家族血液的年轻人,要在镜头前复刻叔叔的“Beat It”红夹克和45度倾斜,光是这个选角就够戏剧性了。
电影叫《迈克尔》,简单直接,但内容可一点儿不简单。编剧约翰·洛根(就是写过《角斗士》《飞行家》那位)据说挖了成吨的档案,要把迈克尔从1964年第一次和兄弟们登台,到后来单飞成神的全过程塞进近4个小时里——可能得分上下两部放,不然观众膀胱受不了。贾法尔演的是青年迈克尔,就是那个在摩城唱片时期嗓音清亮、顶着爆炸头的男孩。想想他得重现《ABC》里那些精准的踢腿动作,还得面对镜头解释为什么二十多岁就开始戴面具出门,这压力可比普通传记片演员大十倍。
关于迈克尔的故事,人们早就能背出流水账:家里老七,5岁开始挨父亲乔的骂练舞,杰克逊五兄弟组合在黑人酒吧演到脊椎发颤才换来一纸合约。但电影要拍的肯定不止这些。福奎阿放话说要“展示他如何把痛苦拧成艺术”,比如1983年摩城25周年晚会那次传奇的《Billie Jean》首秀——原本电视台只让他对口型,他偏要真唱,结果跳完太空步的瞬间,台下明星们惊掉下巴的镜头成了经典。还有他录音棚里的偏执:为《Thriller》里一个鼓点能磨三天,逼得昆西·琼斯摔门而出;跳《Smooth Criminal》前让工程师特制抓地靴,就为了完成那反物理的45度倾斜。这些细节堆起来,才拼得出那个完美主义到病态的迈克尔。
当然绕不开的还有争议。电影怎么处理1993年和2003年的两场娈童案?据说剧本没回避,但会用迈克尔自己的视角呈现:一个童年被剥夺的巨星,把Neverland庄园建成游乐园,却又因“和孩子睡觉”的癖好被全世界审判。还有他越发苍白的皮肤和崩塌的鼻梁——是白癜风还是漂白?是自卑还是艺术人格?这些问号大概会像幽灵一样盘旋在全片里。
至于音乐部分,光看贾法尔的路透照就够震撼:他戴上了叔叔的镶水晶手套,跳《Dangerous》时的提胯动作像被迈克尔附体。但更让人好奇的是电影怎么处理那些神级现场:1987年横滨演唱会淋着雨唱《Human Nature》,或者1995年MTV颁奖礼上连转十几圈后突然定格的《Dangerous》。这些瞬间当初靠的是迈克尔非人类的体能,现在靠特效还是演员硬扛?
原定今年10月上映,现在可能拖到明年——据说是因为后期要精细打磨迈克尔标志性的“hee-hee”笑声和月球漫步的慢动作帧数。也好,毕竟全世界迈迷的眼睛都盯着呢:你拍短了,他们说敷衍;拍长了,又说洗白。但无论如何,当贾法尔在片场第一次戴上那个单只亮片手套时,有个工作人员偷偷哭了:“好像他回来了。”这大概就是传记片最残忍也最迷人的地方——我们明知银幕上是个冒牌货,却还是忍不住想对那个影子喊一声:“Michael, can you hear 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