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假发的人》导演董越:假发映射中年男焦虑伪装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在光影的世界里,有这样一位导演,他以七年磨一剑的坚韧,仅推出了两部作品,却部部掷地有声,他就是董越。2017年,董越携其处女作《暴雪将至》震撼登场,这部影片不仅提名了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更让主演段奕宏摘得最佳男演员桂冠。影片被国际媒体高度评价,认为它“在犯罪片的外衣下包裹着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董越对于社会与人性的独到见解。
时隔数年,董越再次携新作《戴假发的人》回归,这部同样聚焦于犯罪题材的电影,再次引发关注。影片由黄晓明领衔主演,为了角色,黄晓明不惜减重近30斤,这一举动迅速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影片延续了董越一贯的创作风格,通过犯罪的外壳,深入探讨社会现实与人性的复杂性。
《戴假发的人》的灵感源自于一个真实的故事。董越的朋友历经五年,四次参加法律职业资格考试,最终在2002年成功通过。这段曲折的经历深深触动了董越,促使他将其搬上银幕。影片中,黄晓明饰演的孟中,一个法律大专生,三次法考落榜,生活陷入困境。在一个雨夜,他将积压的情绪发泄在一个戴假发的醉汉身上,从此背负上不堪的秘密。即便多年后成为知名公益律师,那段记忆仍如阴影般伴随着他。
假发,作为影片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它不仅是伪装与逃避的象征,更是中年男性焦虑的具象化体现。通过假发这一媒介,观众能够直观感受到主人公孟中的内心世界,他的焦虑、绝望与挣扎被具象化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董越巧妙地利用假发这一元素,将孟中的精神层面的问题外化,使得观众能够与之产生共鸣。
在谈及创作灵感时,董越表示,影片的故事原型让他深感共鸣。千禧年初,他们刚从学校毕业,面对的选择机会远不如现在丰富。对于小城市的年轻人而言,更是一条狭窄的道路。考上一所好大学,几乎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这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焦虑,至今仍让他记忆犹新。而回望那段灰暗岁月,董越感慨,时间如梭,曾经的痛苦如今却成了最珍贵的记忆。
董越希望通过这部电影,引导当下的年轻人重新审视自己所面临的困境。他认为,与其用太多的负面情绪去应对生活,不如放轻松,珍惜每一次机遇。电影中的孟中,虽然经历了种种至暗时刻,但最终在看守所中的感悟“情绪皆苦,世事无常”让他得到了解脱。董越希望观众能从孟中的经历中汲取力量,明白生活中的痛苦与焦虑都是暂时的,而那些看似平静的日子,反而容易被我们遗忘。
对于黄晓明为了角色减重30斤,董越表示,这是为了让黄晓明更贴近孟中的形象,通过减重让他的思绪变得更加凝重。而黄晓明的配合与努力,也让他的气质逐渐接近了角色,最终完全融入了孟中这一复杂多变且层次丰富的角色中。
董越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年轻人,面对困境与焦虑,放松下来,珍惜每一次机会。因为生活中的痛苦与焦虑,都是成长的磨砺,而真正让我们铭记的,往往是那些刻骨铭心的经历。电影《戴假发的人》不仅是一部犯罪题材的作品,更是一部关于成长、关于人性的深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