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泽郎月婷新片乏力,《爱情哭片》出圈难?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在11月的电影市场中,一部由邱泽与郎月婷领衔主演的爱情片《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悄然崭露头角,以双平台超过60万的想看人数、预售票房突破2000万、以及首周末两日票房超8000万的佳绩,成为了当月的一匹“小黑马”。该片改编自Twentine的同名热门小说,原作在豆瓣上享有8.7分的高评价,被誉为众多读者心中的“BE美学巅峰之作”。故事聚焦于卧底缉毒警察陈铭生与文物修复师杨昭之间超越生死、挑战世俗的爱情,其深情而悲壮的叙事风格深深触动了无数读者的心弦。
自电影宣布开拍以来,“虐恋”、“爆泪”等关键词便成为了影片营销的重中之重。无论是原著中那些令人潸然泪下的经典台词,还是观众因爱而泣的短视频片段,都在社交媒体上频繁刷屏,成功勾起了广大网友的情感共鸣。影片的目标受众画像显示,24岁及以下年轻观众占比高达68.7%,这一数据不仅远超同期上映的灾难动作片《焚城》,也与另外两部黑马电影《云边有个小卖部》和《一闪一闪亮星星》的受众结构相似,预示着《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有望撬动庞大的00后观影群体。
为了吸引原著粉丝,片方在映前就精心策划了一系列宣传活动,包括发布金句混剪、名场面还原等物料,旨在唤醒书粉的“情怀记忆”。不少书粉在观影时携带原著和象征纯洁爱情的百合花,进一步增强了观影的仪式感,这些举措无疑为影片带来了可观的预售票房和首日票房佳绩。然而,随着影片的正式上映,原著粉丝的反馈却出现了分化。一方面,有观众认为影片选角贴切,尤其是邱泽对男主角复杂心理状态的精准演绎赢得了赞誉;另一方面,也有书粉认为电影虽然保留了部分原著的经典台词和场景,但在情感深度和人物刻画上略显肤浅,未能完全传达出原著的精髓和感染力,导致豆瓣评分仅停留在5.7分。
面对更广泛的普通观众群体,《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继续沿用“催泪”作为核心卖点,从海报设计到宣传文案,再到短视频内容,无不围绕着“为真爱大哭一场”的情感共鸣展开。然而,随着近年来“哭片”市场的饱和,观众对此类题材的情感营销逐渐产生了审美疲劳,难以再被相似的情感套路轻易打动。影片在短视频平台的表现平平,官抖总点赞量不足700万,缺乏爆款视频的支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观众对于单一营销点的厌倦。
在此背景下,《那个不为人知的故事》所面临的问题,也是当前爱情片普遍面临的挑战:如何在虐心与催泪之外,找到更能触动观众内心的新视角和新情感?或许,深入挖掘人性的多面性,探索爱情之外的人生哲理,或是结合当下社会热点,构建更加贴近年轻观众心理的故事框架,才是爱情片在创作与营销中应当探索的方向。毕竟,真正的情感共鸣,往往源自于对生活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性复杂性的细腻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