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赛飞:作品至上,甘为人民的演员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自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以来,中国文艺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十年间,文艺工作者们积极响应总书记的号召,致力于创作生产出无愧于伟大民族和时代的优秀作品,中国电影行业尤为显著,其中不乏像何赛飞这样的杰出代表,以她独特的艺术视角和不懈的努力,为光影世界增添了新的华彩。
何赛飞,这位国家一级演员、越剧表演艺术家,十年间不仅在传统戏曲的舞台上发光发热,更在影视领域展现了非凡的才华。她深知,作为文艺工作者,肩负着传承与创新的重任。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何赛飞不仅坚守越剧阵地,将传统艺术之美传递给更多观众,更积极投身中小成本电影创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演员”的深刻内涵。
回顾过去的十年,何赛飞感慨良多。她指出,文艺作品的风格与面貌在时代精神的引领下发生了显著变化,英雄人物、榜样性人物的故事成为创作主流,这些作品不仅提升了民族精气神,更在利用传统艺术讴歌当代楷模方面展现出独特魅力。她参与的戏曲电影《五女拜寿》曾荣获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而近年来,她更是凭借在电影《追月》中的精湛演技,赢得了金鸡奖最佳女主角的殊荣。对她而言,奖项是对她艺术追求的肯定,但更重要的是,她能够继续通过作品与观众对话,传递真善美的力量。
在何赛飞看来,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并非割裂的两端,而是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过程。她利用短视频平台传播越剧,让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焕发新生,同时,她也积极参与各种戏曲活动,呼吁年轻一代接触并学习戏曲,认为这不仅能提升个人精气神,更是对中国美学的传承。面对如何让更多年轻人接受戏曲的挑战,何赛飞认为,艺术作品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融合时代美学特征,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习惯,无论是从舞台到网络的跨越,还是内容的创新,最终目的都是为了让观众走进剧场,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在影视创作上,何赛飞同样秉持着服务大众的精神,她更愿意参与那些有意义的小成本影片,即便没有丰厚的片酬,也甘之如饴。她认为,作品的意义远胜于物质回报,每一个演员都应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铭记于心,通过作品展现中国文艺的精神面貌。她希望,无论是戏曲还是影视,都能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让艺术之花在时代的洪流中绽放得更加绚烂。
展望未来十年,何赛飞满怀期待,她希望继续用作品为时代服务,为提升民族精神面貌、推动文化复兴和文艺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她看来,艺术之路没有终点,只有不断前行,才能不负时代、不负人民。正如她所言,“做演员很辛苦,但我愿意继续辛苦,创作更多的好角色奉献给观众。”这份对艺术的执着与热爱,正是何赛飞作为中国文艺工作者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