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镜像:东北往事的刺猬故事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作为上世纪末国内首屈一指的摄影师,顾长卫在转型导演之后也颇为成功,接连创作出《孔雀》(2005)、《立春》(2007)、《最爱》(2011)等质量上乘的文艺片。可惜后来误入现代都市爱情片领域,拍出了《微爱之渐入佳境》(2014)、《遇见你真好》(2018)等折戟之作,成为其导演生涯的一段“歧途”。近期上映的电影《刺猬》称得上是其回勇之作。影片以少年周正与姑父王战团两个“异类”的生活经历为核心,从家族视角建构了一则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东北往事。
《刺猬》改编自短篇小说《仙症》,原著作者郑执位列编剧之一,贡献绝佳演技的葛优遗憾地错过“影帝”。影片的故事情节虽然失于冗长与散漫,但葛优加持下的王战团,才是这部作品最富有感召力的灵魂。顾长卫喜欢塑造边缘人物,而《刺猬》中的王战团与周正也是这样的“怪物”,他们是社会污名中的精神慰藉,被卡在社会结构里的“死子”。
影片以王战团的疯言和周正的失语展示了他们无法被社会接纳的现状。在片中,他们选择了疯言与失语,既是一种被动逃离,也是一种主动反抗。葛优的高水准表演将王战团的精神状态演绎得淋漓尽致,表现出其悲欣交集的一生。而王俊凯的表演虽有进步,但整体略显僵硬、单一,尤其在片尾的段落让人有一种故作成熟的违和感。
《刺猬》制造了一种理想胜利的幻觉,与顾长卫早期作品中的现实幻灭不同。影片塑造了父子纠葛与东北作家的核心元素,展现了父辈的微妙执念和东北的辉煌落寞。王战团与周正互为镜像,形成父子关系是电影的核心议题。影片中,“刺猬”的意象贯穿始终,象征被剐榉低规训的人物和认知,父子关系也在刺猬中得到了最浓烈的展现。
虽然影片叙述了家族故事和东北往事,但由于对时代背景的过度省略,使得影片无法深入描绘出真实的历史感。故事被叙述成碎片化的流水账,缺少了真实的历史质感。影片希望展示那些历史的烙印深藏在日常生活中,但没有足够的细节和情绪,使得东北往事局限在家庭范围内,与社会历史缺乏深刻连接。
总的来说,《刺猬》是顾长卫的一次成功回归,展现了他对于边缘人物和家族关系的细腻描绘。葛优和王俊凯的表演也值得称赞,尤其是表现出父子关系的复杂性。然而,影片在叙事和历史描绘上还有待加强,以展现更加丰富的社会背景和人物内心。希望未来顾长卫能够继续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深入探讨人性与社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