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士杰:扮演话剧《父亲》,就像是观赏一幅生动的父亲画像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父亲》:画中的父亲
8月15日,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制作出品,蒋维国执导,金士杰、田水主演的话剧《父亲》在国家大剧院的舞台上启幕,亮相2024国家大剧院国际戏剧季。这部话剧讲述了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在与女儿的相处过程中,不断陷入记忆与现实交错的时空漩涡。金士杰表示,在演这部戏的过程中,就像是在看一幅父亲的画像,慢慢勾勒出这位父亲的形象,让自己沉浸其中,感受其中的乐趣。
在金士杰看来,角色的创作是一个感受状态的过程,而不是思考状态。他认为,这部作品让观众平静地陷入自我封闭状态,与角色安德烈一起脱离现实,失去对时间和空间的掌控力。同时,他也同情角色安德烈的女儿安娜的困境,她试图照顾一个无法自理的亲人,左右为难于对父亲做“正确”的事和过自己的生活之间。
田水则分享了自己跟安娜角色有相似经历的体验,她的母亲也是一位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这些相似的经历让她在表演上更有助力,但也让她感到煎熬,不得不一遍遍地翻出那些记忆,控制情绪。她第一次与金士杰合作,对金士杰在创作过程中挖掘出一些不为人察觉的特点表示赞赏,并感受到了金士杰为人物关系琢磨的用心。
导演蒋维国认为,《父亲》是一部结构非常特殊的戏,看似颠三倒四,实际上是由不同场景的时间顺序拼凑而成。他形容整部剧就如同角色安德烈说的那句台词:“我的叶子一片一片掉光了。”叙事逻辑混乱却真实,通过逆转视角让观众站在安德烈的身份看这个世界。
在剧中,观众可以感受到弗洛里安·泽勒带来的创作启发,让观众感受到“被欺骗”的悲喜剧。演员的表演和情节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到好奇,探究主人公幻想和真实之间的界限。这样的体验让观众在离开剧院后停在红绿灯路口,思考父亲与女儿之间的情感关系、生命的意义和选择的困境。
在8月15日至18日的演出中,观众可以体验到《父亲》带来的残酷与温情并存的戏剧体验,感受到人生的悲伤和美好。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让观众仿佛可以看到那幅画中的父亲,在思考着自己的人生与家人之间的关系,去找寻一生记忆的拼图。这部话剧不仅是一场娱乐,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