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如鸢》,让写不出好剧本的影视行业不再惆怅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文娱行业最近整体都有些冷清,除了外部环境变化的因素之外,最重要的还是没有修炼好“内功”。从电影到长视频、综艺,包括去年爆火的短剧,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剧本同质化的现象。这种同质化不一定是题材、类型上的同质,更多时候是表面元素不同的故事下,人物设定的模版化和故事推进的套路化。正如知名影评人毛尖的著名批评所言,“影视剧就是全中国最封建的地方。”这种编剧层面的不思进取,正在今年夏天进一步转化为市场冷感。
究其原因,对编剧不足够重视一定是核心。毒眸在此前研究动画电影行业的文章中就曾提到,有行业从业者透露:“有一部动画电影的总投入大约5-6千万,其中留给编剧的预算只有2万。”而在实拍影视行业中,编剧们一直在讨论和争取的最基本的“署名权”,时至今日也依然无法得到绝对的保障。同时,原创剧本、创新思路面临的风险更高,也成为了优质原创剧本落地的阻碍。尤其是在市场大盘下滑的趋势下,生产者难免更倾向于退回到被验证过的成熟套路中。比如暑期档《从21世纪安全撤离》《负负得正》等颇具创新表达的作品均未获得太好成绩,反而是部分翻拍、大IP改编的作品仍是安全牌。
好剧本当然没有标准答案,但求真、求实,洞察用户诉求,塑造能让观众产生共鸣的角色,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而非不断地重复套路。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在女性题材作品上尤为突出,毒眸数月前就曾与业内不少知名女性编剧谈及女性题材作品的创作困境,有编剧告诉毒眸,不少贴着“女性标签”的作品重复使用老公出轨、大龄女性回归职场等情节,将女性议题刻板化、套路化,却将真正朴素的女性命运搁置到了一旁。但事实上,这已经成为了潮流,甚至近期越来越多的国产剧向乙游学习,使出从前《流星花园》时期的“一女四男”搭配。在设定上花样频出,却并没能塑造出“立得住、能共情”的角色形象。
而在女性向游戏市场里,经过数年的发展,产业愈发成熟,但表达的内核仍旧薄弱。就在前几天,“乙女游戏只能卷尺度了吗”刚刚登上微博热搜,玩家对剧情内核的诉求正在越来越明确。有挑战自然也有机遇,在这样的市场现状下,《如鸢》的出现显得更加可贵。这是一款少见的以剧本见长的女性向游戏,被很多玩家冠以“无代餐”的美誉。其在编剧层面上的诸多闪光之处,也在社交平台持续制造出数不胜数的高热话题。
今天,毒眸就想结合《如鸢》中一些具体的设计,聊聊它的稀缺性到底体现在哪?在毒眸看来,《如鸢》的第一个难得之处,恰恰就是认清并规避掉了前人踩过的“坑”。它既没有盲目跟风,也没有陷入刻板认知陷阱。同样作为女性向游戏,《如鸢》塑造的是真正的“大女主”,是整个游戏世界观下的“第一性”。“大女主”一词是近年来国产剧中诞生的颇具欺骗性的词语,在普遍的大女主叙事套路中,表面上女主是风光无限,深究起来却总是离不开和男人的感情纠葛,以至于为了恋爱牺牲个人的利益,不具备实在的主体性。有业内编剧跟毒眸吐槽,“(女主角)一步步形成了独立人格,最后生活对你独立人格的赏赐是给你一个霸道总裁,这太讽刺了!”要想塑造好“大女主”,首先要让这个女角色有自己的身份认知,有自己的声音。如果类比传统的影视作品来看,这一点或许是稀松平常的,但在更强调代入感的女性向游戏里,市面上不少游戏选择的方向却是尽可能隐去主角即“我”的主体性,而《如鸢》的尝试,是一个不小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