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善导演新片《异人之下》发布真人模仿动画制作特辑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异人之下》是一部由《封神三部曲》导演乌尔善执导的奇幻动作巨制,改编自“巅峰国漫”《一人之下》。今日,该电影发布了一则特辑,展示了其首创的真人摹片动画结合人工智能技术的创作过程。该特辑引起了观众和原著作者的高度赞誉,称其为一场二次元与三次元融合的视听盛宴。
导演乌尔善在电影创作中,以致敬原漫画为初衷,将真人表演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并最大程度地靠近原漫画构图和画面。特辑展示了漫画中的经典场面在影片中的再现,引起了无数观众的共鸣。
《一人之下》漫画中,异人界的故事跨越百年,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故事。为了将不同时间线下的故事串联起来,导演确定了改编原则,使用统一的视觉效果表达回忆,并力求最大程度地靠近原漫画画面。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处理的真人摹片动画,在保留演员表演细节的同时,赋予了漫画风格的张力,将影片中的场景复现得栩栩如生。
特辑中展现了真人演员参与拍摄回忆片段的过程,需要保持特定姿势长达2-3分钟,并在身穿威亚的状态下完成各种动作。胶水定型的头发和静止状态下的肌肉控制让演员们仿佛成了“123木头人”。制作组还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对素材进行处理,为人物的表演“刷上一层漫画感的滤镜”,实现了漫画视觉风格与真人演绎的完美融合。
然而,要将这样精细的画面呈现在大银幕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据制作团队介绍,融合人工智能的真人摹片动画工作量巨大,每一个演员面孔特征都需要独立设计处理,保证画质精度和稳定性。为了保证画面质感,每一个“漫画名场面”的再现都要经过复杂的制作工序,从真人实拍到动态摹片再到特效制作,每一帧画面都需经过极其细致的修饰。
导演乌尔善表示,结合人工智能的真人摹片动画需要解决两个核心问题,画质精度和稳定性。制作团队对人工智能模型进行大规模训练,使其能够准确地识别演员的面部特征,从而保证画面的精细度和稳定性。通过引入2k转4k的人工智能算法,每一帧画面都能达到imax院线级别的画质标准。
特辑展示了传统手工摹片动画和人工智能技术加持的真人摹片动画之间的差异,体现了《异人之下》的独特之处。观众可以清晰地感受到电影中的二次元与三次元融合,享受到崭新的视听盛宴。
电影《异人之下》将于7月26日全国上映,预售火热进行中。通过这部作品,观众将能够窥见人工智能技术在电影制作中的巨大潜力,以及对经典漫画的致敬之情。乌尔善导演以其创新的手法和精湛的技艺,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全新的视觉体验,让人仿佛置身异人世界,感受其中的种种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