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阿克达拉》在京举行专家观影研讨会,畅谈援疆故事
百度云链接: https://pan.baidu.com/s/n5xxv6t7ry6aRL5xT4Y644m
《阿克达拉》:援疆干部精神的现实写照
最近,在北京举办了一场关于电影《阿克达拉》的观摩研讨会,这部影片由中国电影家协会等多家单位主办,讲述了援疆干部在新疆辛勤工作的故事。研讨会上,众多电影、艺术界专家学者和《阿克达拉》主创代表聚集一堂,就影片的现实意义、人物塑造、叙事结构等方面展开探讨。
电影《阿克达拉》改编自中宣部“五个一工程”获奖小说《援疆干部》,故事以19个省市及中央有关单位援疆工作为背景,描绘了援疆干部的艰辛奉献和坚守精神。影片展现了各族群众、援疆干部之间的深厚情感,以及他们在新疆奉献青春力量的感人故事。
与会专家对影片的创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们认为,《阿克达拉》不仅展现了民族风情,也反映了时代变迁中援疆干部的悲喜人生,历史厚度与人文特色并存,是一部优秀作品。
“阿克达拉”这个名字来源于少数民族语言,意为白色的原野。影片中以棉花种植为主线,寓意着奇迹的发生。制片人表示,片中表达的援疆精神继承和创新得到了专家的认可。
导演张忠从2009年开始关注援疆干部群体,为了筹备这部电影多次前往新疆。拍摄历时70天,张忠通过影片展现了对新疆的深情,受到了观众的认可。
影片通过维吾尔族小孩的视点,叙述了两代援疆干部在新疆的奋斗和守望。影片的创作得到了专家的高度评价,他们认为张忠导演承袭了中国第三代电影导演现实主义的创作传统,体现了援疆干部间的互助与支持。
观影后,专家们纷纷表示,《阿克达拉》让他们更加理解和敬佩援疆干部的不屈精神和坚守信念,影片的内外视点处理也为中国民族题材电影开辟了新思路。
在现实生活中,援疆干部们胸怀家国,辛勤工作,为了新疆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阿克达拉》所展现的援疆精神,是中国电影界的一种探索与尝试,也是对援疆干部这一群体的赞美和致敬。
这部影片不仅让人感受到了中国电影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也让观众们更加了解和认识援疆干部这个特殊群体。希望《阿克达拉》能够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记,激励更多人关注和支持援疆工作,为新疆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